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模式探究
程少斌
单位:都昌县盐田中心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作业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从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挑战、小学数学作业模式的创新探索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优化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以两个课例为例文章阐述了教师如何通过设计生活化、探究性、互动性、拓展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挑战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致力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了"双减"的政策目标,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小学数学作业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简单复现,而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家里有多少双筷子?"、"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桌子和椅子?"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和挑战性的习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鼓励,设计一些基础性和巩固性的习题,帮助他们夯实数学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在作业设计中渗透德育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格修养,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小学数学作业模式的创新探索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和优化,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要求。教师应转变作业设计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倍数的认识》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倍数的应用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糖果,准备分给小明和他的两个好朋友。如果每人分 6 颗,正好可以分完;如果每人分 8 颗,也正好可以分完。请问妈妈至少买了多少颗糖果?"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倍数的概念,感受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探究不同数字的倍数规律。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实物、观察归纳等方式,发现 2 的倍数都是偶数,5 的倍数都是以 0 或 5 结尾的数等规律。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些互动性的数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倍数大冒险"的游戏,学生通过回答倍数相关的问题,获得相应的奖励和升级。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倍数的知识,还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 1-100 的自然数中,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的数有哪些?"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倍数之间的关系,提高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调查作业,如"调查家庭饮食中食品的包装规格"、"统计超市商品的价格"等,引导学生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实践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实践要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混合运算》这一课为例,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抓住"先乘除后加减,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法则这一重点,选择典型习题,化繁为简,比如教师可以选择"25×(4+6)÷5-10"这样一个典型的混合运算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作用。通过对重点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混合运算题虽然抽象,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红家和小明家是邻居。小红家和小明家分别种了 12 棵树苗。一年后,小红家的树苗长高了 5 倍,小明家的树苗长高了 3 倍。请问,一年后两家的树苗一共长高了多少倍?"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混合运算的知识,还能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作业。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设计一些探究性和拓展性的习题,如"5×(8+7)=8×(5+□)",引导学生探索运算定律和等量关系。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学习支持,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如"6×(3+2)=6×□+6×□",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和分配律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学习APP、在线测试系统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小组作业,如"探究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鼓励学生交流思路,分享心得,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运算能力和创新意识。
结论: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转变教育理念,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精心设计生活化、探究性、互动性、拓展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创新和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模式,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新形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宋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模式探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五).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蒙古营小学;,2023:4.
[2]王佳怡.创新作业模式助力“双减”启航——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1+N作业设计探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2,(0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