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提升的方法

摘要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理论知识为主,计算知识和实验操作为辅的学科,因此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庞杂且晦涩,关于生物圈、遗传、细胞等知识的学习带给学生诸多的困境和挑战。初中阶段学生一般都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但同时由于他们处于青春叛逆期,生活中的很多因素会导致他们的心态不稳定,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给予科学引导。
DOI
作者李燕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探析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提升的方法

李燕

仁寿县青岗乡初级中学校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理论知识为主,计算知识和实验操作为辅的学科,因此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庞杂且晦涩,关于生物圈、遗传、细胞等知识的学习带给学生诸多的困境和挑战。初中阶段学生一般都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但同时由于他们处于青春叛逆期,生活中的很多因素会导致他们的心态不稳定,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给予科学引导。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提升;方法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依然暴露出了一些难题:首先,从教师方面来说,很多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思想观念,固守应试教育的思想,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大肆讲解生物基础知识,强制要求学生去记忆这些知识点,整个课堂状态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费力讲述,学生也忙着写笔记和记忆,课堂氛围是枯燥乏味的,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不高,严重影响了学习生物的热情,同时思维能力方面也无法得到锻炼,整体教学效果不高。

一、帮助归纳梳理,复盘巩固问题

对于尖子生来说,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和综合化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要求老师们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对课堂上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梳理;积极进行对例题、习题的探究;使复习巩固总结经常化、日常化。

比如,教师可以在每个周对尖子生进行满分卷测试,测试的题目就是前一阶段的学案,试卷或教辅资料上做过的,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通过错题重现,发现尖子生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题目学生做过了,老师讲过了,再重新考一遍,又会做错,这些错题背后,也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漏洞,有些题目或知识点是老师以为学生懂了,学生也自以为懂了,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吃透,这样的问题在尖子生中同样存在。通过这样的测试,一是查缺补漏,同时也能督促学生经常回看错题,重视错题。能够做到会题都能做对,错题改过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 实施评价反思关注全面发展

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也应当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建立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能够只在意过程或者只在意结果,应当全程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教学反思以及教学改进,教师需要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应当参考学生意见,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

比如,在学习完每一个单元时都应当进行一个小测验,检测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当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查漏补缺,教师应当及时记录学生不足的地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同时不仅仅教师需要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也需要接受学生平时对自己的评价,改正课堂当中出现的不足,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课堂成果。提升课堂效率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仅学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也应当注意分寸,及时的更正出现的问题确保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自由快乐的进入课堂,学习到生物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及时记录,并且反思自己课堂当中有没有方法能够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下次课堂应当如何改正?在传统的生物课堂当中都是只关注学生的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这种方式是不正确的。如果要想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教师需要将学生每一次测验的成绩都记录下来,再综合的进行评估。同时教师也应当理性的看待成绩,不过度的关注分数,而是关注分数背后出现的问题应当如何修正。

三、开展教学实践,推动深度学习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中。生物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所以想要真正地理解生物知识,就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基于此,创新生物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物实践活动的组织入手,让学生在生物实验的实际操作中抽象出理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如,在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知识时,本节知识通过口头讲解或者板书形式很难让学生理解其晦涩程度,需要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显微镜、玻片、样本等工具。因知识的晦涩和复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个显微镜,降低观察的难度,并且让学生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方法,而且在与组员的相互讨论中,才能对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才能感受到观察细胞的乐趣,从而对接下来的知识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总之,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立足于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丰富的教学方法,营造探究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教师要深入观察学生,采取科学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科学引导学生,树立生物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宝盆.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29):87-89.

[2]谢伟英.浅析初中生物课堂效果提升方法[J].华夏教师,2021(19):87-8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