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塑造其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石。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能力和素养,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DOI
作者饶雯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4-05-1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探究

 

饶雯

 

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小学校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塑造其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石。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能力和素养,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一、创设阅读情境,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情境,是培育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他们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其中的美,从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统编版课文《找春天》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阅读情境来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如嫩绿的树叶、绽放的花朵、欢快的鸟鸣等,为学生营造春天的氛围。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天的田野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跟随作者的笔触,一起“找春天”。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品味其中的语言美,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通过创设阅读情境,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之美,从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这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和审美素养,也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情境创设的策略,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一环。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细致的思考和探究,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

以《蜘蛛开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蜘蛛为什么要开店?”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蜘蛛开了哪些店?每次开店的结果如何?”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蜘蛛每次开店都会遇到困难?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才能成功开店?”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文本中挖掘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确保问题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思考中有所收获。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水平。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这些教学手段既包括传统的讲解与讨论,也涵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从而让学生在多维度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以《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黄山奇石的壮丽景象。通过高清的图片,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黄山奇石的形态各异、奇特壮观;而通过视频,学生可以感受到黄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质奇观。这样的视觉呈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中对于黄山奇石的描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比如引导学生讨论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形态特点以及它们所蕴含的自然之美。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挖掘文化元素,培养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元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以《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为例,这篇课文通过描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泼水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象征着洗净过去一年的不顺,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表达祝福和喜悦。这样的介绍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泼水节欢乐气氛的生动描绘。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泼水节的喜庆与热闹。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泼水节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化感悟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泼水节的手工艺品,或者让他们设计一份关于泼水节的宣传海报。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泼水节文化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让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具实效性。

结语: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及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通过创设阅读情境、设计启发性问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挖掘文化元素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2,(09):59-61.

[2]黄丽卿.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3,(08):171-173.

[3]王东雪.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J]. 吉林教育, 2022, (33): 58-60.

[4]魏兴芳.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J]. 新课程, 2022, (28): 62-6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