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刺绣工艺在幼儿园渗透的策略

摘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承载着优秀民间文化的民间刺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远离幼儿的生活。幼儿园将民间刺绣渗透到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无论是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于幼儿发展及教育本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DOI
作者陈媛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12期
出版日期2024-06-2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民间刺绣工艺在幼儿园渗透的策略

 陈媛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城关幼儿园  陕西省汉中市 724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承载着优秀民间文化的民间刺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远离幼儿的生活。幼儿园将民间刺绣渗透到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无论是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于幼儿发展及教育本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刺绣; 区域游戏:互动;本土文化资源

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刺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 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两到三千年历史,直至今日仍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所谓刺绣,又称丝绣,俗称”绣花”,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或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底布).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发展水平,突出幼儿园的自身特色,幼儿园应积极挖掘和利用当地民间文化,合理地渗透到本幼儿园的课程和游戏中来。将民间刺绣渗透到幼儿园区域游戏和课程中,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民间刺绣的美,了解中国刺绣文化以及掌握简单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等能力外,还是对民间刺绣工艺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一、规划合理的区域游戏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蒙台梭利主张:要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里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幼儿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将我们的幼儿置身于一个有趣的刺绣天堂里,我们不需要对他们指手画脚,他们就积极探索的欲望和寻求帮助的想法:老师,是怎么弄的啊?将民间刺绣渗透到环境创设

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打造富有刺绣之乡的整体环境

幼儿园充分利用大客厅和长廊等光线明亮、比较安静的场地,投放了织布机、卷绷(卷绷适合刺绣面积较大绣品,形似长条桌支架,用于撑平较大绣片的绷架,所绣面料绷于中部,驾空上下,插针绣出图案)、刺绣老艺人的刺绣作品,幼儿园同伴的刺绣作.品以及刺绣装饰的玩具等,营造出安全、健康和浓厚的民间刺绣文化氛围。幼儿通过时既可以欣赏环境中刺绣的美丽,又可以初步认识刺绣工具,不断激发幼儿的刺绣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创设包含民间刺绣元素的操作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说一千道一 万, 不如幼儿试一一次。。教师充分挖掘民间刺绣工艺的内涵和价值,并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农村的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操作材料使幼儿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可以自己织布,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参与与刺绣相关的活动。提供了不同材质的刺绣底料,例如棉布、麻袋、纱布、无纺布、凉席:还提供了材质、大小都不同的”绣花针”,例如代替针的运动鞋鞋带:幼儿还可以选择材质多样、粗细不一、色彩丰富的绣线。

()整合资源,形成包含民间剌绣工艺的支持性环境

农村家长中有很多都是会手工刺绣的老人家,应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努力整合社会、家庭资源,形成包含民间刺绣工艺的支持性环境。请家长带幼儿欣赏身边老人制作的刺绣艺术品,了解刺绣作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到刺绣活动中,幼儿可以在会刺绣的老奶奶的指导下,了解一些简单的民间刺绣的技能,初步体验和感受到了民间刺绣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他们对刺绣的兴趣,同时也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还可以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圆形充子、绣花针、钩针、多针、顶针、针锥以及各色毛线、棉线、蛋糕盒、塑料泡沫、一 次性筷子、凉席子、麻袋等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经过

适当的加工改造来作为不同年级幼儿使用的刺绣工具。

二、在互动中渗透民间刺绣工艺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存在于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为此,建立并促进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并引导幼儿实践的。教师通过课程的形式与幼儿集体互动。在区域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了解个别、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指导,鼓励引导个别幼儿,有针对性的与幼儿互动,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和刺绣能力。例如大班幼儿在教师细心有序的讲解下掌握了绣的技法,然后幼儿在刺绣坊里遇到了问题,寻求教师帮助,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在幼儿们灵巧的小手下,可爱的小熊、漂亮的花朵等等脱颖而出。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集体等形式开展活动,增加幼儿之间、班级之间的互动,使幼儿在积极主动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家长与幼儿的互动

幼儿与家长的亲密关系使幼儿与家长的互动中总能得到明确的反馈,家长也能更加理解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现状。在刺绣活动中,家长主动与幼儿的互动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刺绣的魅力,希望在刺绣.上也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接纳,而且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家长能清楚地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竟而帮助幼儿改正和提高。

()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式幼儿同伴之间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的沟通和交流。幼儿与幼儿的互动作为幼儿园内部人际互动的主要组成之一,对幼儿的智力、语言、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刺绣活动中,教师只要提醒幼儿活动区的音量问题,鼓励同伴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帮助一个或几个幼儿解决问题,改变幼儿的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也是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刺绣活动的实施策略.

()充分运用道具开展教学

在进行刺绣教学时,为了让孩子体会到刺绣的魅力与艺术特质,首先应该让通过道具来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说采用展示各种刺绣艺术品的方式来吸引孩子的目光,或者直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刺绣的过程,让孩子能够全方位的感受刺绣的特点;其次,在运用道具进行讲解时,需要辅助讲解一些基础的知识,让幼儿对于刺绣活动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最后,利用道具开展教学,就需要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引导幼儿对于道具提升认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鼓励幼儿参与材料准备与创新

材料的准备对于刺绣教学十分关键。一般来说,只有准备充足的刺绣材料才能够确保孩子刺绣水平的有效提升,这也是激发孩子参与的重要环节。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在实施刺绣教育时都会独自完成材料的准备工作,这样就降低了孩子对于材料的认识与理解水平。我的建议是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材料的准备环节当中,这样一来可以提升幼儿的参与感,同样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幼儿分析不同材料的用途,激发他们创造力的同时更容易完成刺绣活动。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文化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艺术,刺绣在幼儿教育中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艺术想象力的作用,其同时也具有熏陶幼儿审美并促进幼儿学习习惯形成的功能。在充分运用道具开展教学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材料准备与创新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刺绣教育教学的优势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中也要做到难易结合,由易到难,并关注幼儿个体的差异,给予其更多的鼓励与帮助,从而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周莱.谈中国民间刺绣在幼儿园的初体验[J].科技视界,2013 (35) : 284

[2]李军.刺绣活动对幼儿身心发育的促进作用[J].学周刊,2013 (16) : 197

[3]赵淑芳,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