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冉红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横现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陕西省汉中市 7243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所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培养和训练所形成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而核心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节日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传统节日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习俗的了解与学习,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良好的素材,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的认同和热爱。
【关键词】传统节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传统节日教学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传统节日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传统节日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不仅因为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更因为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库,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发扬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
一、传统节日教学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传统节日教学,通过引入传统节日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增强对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的认同和热爱。将传统节日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传统节日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如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来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表演传统文艺节目等,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节日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它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了解和参与传统节日,小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其次,传统节日教学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传统节日教学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相关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节日教学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节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传统节日教学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祖先留下的智慧和理念,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传统节日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记忆。
二、传统节日教学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培养策略
(一)以节日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节日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节日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到传统节日的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在听故事、看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学习兴趣。其次,传统节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参与和表达的环节,如制作粽子、写春联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以节日习俗为切入点,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来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因此,在传统节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语言素养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以节日风俗为切入点,加强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个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与文化内涵。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以起到避邪驱魔、保佑平安的作用;在中秋节的时候,人们会吃月饼、赏月,以起到团圆喜庆的作用;而在清明节时,人们会去扫墓祭祖,以起到缅怀先辈、告慰先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讲解不同传统节日所具有的风俗习惯与文化内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儿歌、动画等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和习俗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此外,传统节日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有许多美的元素,如精美的装饰、传统的服饰、优美的音乐和舞蹈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小学生可以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结语】总之,传统节日教学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传统节日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该关注传统节日教学的开展情况,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斐.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0(14):121-122.
[2]张玉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节日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50-51.
[3]张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融合[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