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一位宝藏老师,看她如何有效育儿
蔡俊媚
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引言:“老师,浩浩咬人”、“老师,小依扔东西”、“老师,明哲不分享玩具”、“老师,小晨心情不好发脾气”、“老师,骏骏哭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你的经历是否也和我一样?你的孩子们时时刻刻在向你反馈着一些现象。
有时候听着孩子们的“告状”,虽然会不厌其烦,但我常常在想:如果本该天真活泼的孩子,却像老态龙钟的老人一样沉默寡断、萎靡不振,或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经常表现异常敏感或迟钝,常常言行不一,多偏差行为,那岂不是很可怕?要知道: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健康成长,老师的引导教育刻不容缓,极其重要!
为了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自信、积极、活泼开朗的好性格,我很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我做了一些干预的措施:
一、在一日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记录骏骏成长和进步的时刻:
我们班有一位内向、自卑的小男孩骏骏,他有一段时间总不愿与老师交流,宁愿自己一个人走来走去,都不愿意与小朋友在一起,同样拒绝参加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每次会以审视的目光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走出来,自尊心很强,爱面子……
就拿今早晨练间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来说:骏骏因昨晚太晚睡早上太早起而有了情绪,不愿意跟着集体一起跑步,一个人站在操场生闷气,我发现后,走过去问他:“你怎么啦?” 骏骏说:“肚子痛我不跑!” 脸上还带着一些皱眉和愤怒的表情,我接着说:“要不老师带你去医生姐姐那里看看?” 他马上说:“不要!”从他这一声“不要”中,接着跟他说:“你不去看医生,那现在感觉有没有好点?还痛吗?” 骏骏保持不做声,我拉起他手说:“你看呀,其他小朋友都在跑步,老师和你一起跑,加入他们好不好?” 在这个过程中,骏骏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爱,心理上得到了极大满足,也就乐意接受我的建议,主动跟我一起跑步,刚开始要牵着他跑,到后来都不用牵,自己就跑了起来,进入状态后的骏骏,早操也做得很好。
做完操后,骏骏本来很开心地参与晨间运动,但因鞋子松了,在众人面前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摔倒后想马上站起来,但他发现有小朋友看到他摔跤了,并听到有小朋友跟我说:“蔡老师,骏骏摔跤了”,自尊心极强的他,觉得自己摔跤了很没有面子,生气地坐在原地不起来,还把鞋子脱了;这时,我走过去跟他说:“骏骏是因为鞋子松了,导致你不小心摔倒,是吗?我和你一起把它穿好,我帮你穿一只,你自己穿一只,我们来比赛”。
没想到这一方法还很管用,骏骏比我还快穿好了鞋子,穿好后,我接着说:“骏骏很厉害呢,穿得比老师都快”。受到老师赞扬的他很高兴,在之后的扔沙包活动中,他也能很好地接受我的建议,捡起沙包参与到扔沙包活动中,并能在最后的收拾器械环节中,主动帮忙收拾搬运。
在这两次活动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观察记录了骏骏的行为表现,我发现,表面倔强的他,其实很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关注;很多时候,他会因为迟到而不开心、也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
之后,我借鉴了前两次活动的经验,结合对骏骏行为的观察结果及年龄特点分析,我认为骏骏的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在干预策略上,我以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采取了同理心聊天策略,每当骏骏有情绪时,我会关注他的感受,共情他的情绪,走近他的内心小世界,真正从心里去理解他,与他建立好关系后,再去一步一步改善孩子的行为;在骏骏有进步时,我及时表扬他,给予其鼓励,在一次次的肯定下,帮助其树立“我能行”的信念,建立其自信心。
(二)孩子成长,老师欣喜若狂之感受小欣点滴进步: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也都存在个体差异,各有不同,班上除了骏骏这一类有偏差行为的孩子外,还有另一种是需要老师特别关注的特殊儿童,对这类孩子,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就如班上的小欣小朋友,初入幼儿园,对于小欣来说是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开始集体生活,面对那么多的老师和小朋友,小欣显然有些不适应,甚至害怕。
刚开学那段时间,我发现,小欣恋上了班上图书角的绿色沙发,每次来到班上,鞋子一脱袜子一甩往沙发上一躺久久不愿起来,也不爱玩玩具,不愿与人交谈,不会自己上厕所,吃饭时弄得到处都是饭粒。
说实在的,刚开始那段时间确实很艰难,后来园所引进了“心本课程”,随着接触的深入,我逐渐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从此,我坚信,只要用心慢慢引导,用平常心对待,在孩子的生活适应与人格发展上因材施教,坚持不懈,小欣同样和其他孩子一样阳光快乐,能在幼儿园结交好朋友,能学会各方面的技能……
二、在应对中,我采取了以下策略及方法
1.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从最简单的自我料理开始,如吃、坐、穿衣、洗漱等。
2.运动领域: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按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大到小的顺序,逐步训练身体姿势、精细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等。
3.听觉能力:包括听觉唤醒、噪音刺激、乐音刺激、以及辨音训练等。
4.语言能力:包括发音、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三个方面。
5.认知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以及思维、判断、推理等方面。
6.社会行为领域:家庭是训练儿童行为的最好场所,父母应当在生活中教会孩子礼貌行为和与人交往的技巧。
在小欣的成长之路上,既有小欣自身努力的成分,同样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引导。据了解,小欣的爸爸是一名军人,今年转移部队,小欣妈妈为了小欣的成长,宁愿在这边租房子和老公分居一周只见一次面都坚持不搬家不换学校,在此次比赛之前,小欣的妈妈也做了很多的沟通工作,给予其许多的鼓励和支持,最终小欣不负众望,比赛时表现优秀。
每个生命,都值得温柔以待!如果您家中有“唐宝宝”,请您不要剥夺他正常成长的权利;倘若您身边有“唐宝宝”,别忘了给他温暖和关怀,一个灿烂的笑容或热情的拥抱,就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接纳是对“唐宝宝”家庭最大的支持。
通过骏骏和小欣的成长,我知道,作为幼儿心理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应了解不同孩子的性格,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进行持续的细致观察,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
三、针对观察的现象,我在微课掌上通班级圈与家长分享了一些教育心得
1.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要欣赏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勇于研究探索的行为,要知道,正是通过好奇探索,孩子才逐渐认识这个世界。
2.孩子们因好奇做出了一些令我们感到诧异的行为,并产生了一些后果,在发现问题后,我们不要第一时间就问责,应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行为,问清缘由。
3.知晓前因后果之后,我们应鼓励他们表达感受和反思总结,并与孩子分享你对这件事的感受,这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他做了这件事后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我不喜欢你的这个行为。
4.引导孩子思考解决的办法,可问孩子“对这件事,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当孩子说出解决办法后,要鼓励、相信孩子,给孩子信心,可跟孩子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的。
四、结论
理解孩子感受后再进行引导和教育,孩子们或许会更容易接受,而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妈妈,我也会用我全部的耐心和爱,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以一颗爱心、责任心、热情、公正、包容的态度,让更多的孩子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灵当代学前教育2010-04-15
2、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于小盼西南大学201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