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运,师之大任--做有远大理想的时代新夫子

摘要 【摘要】在其位,谋其职,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看见,发展是持久的,育人也是长远的,绝不是昙花一现,更不是任意而为。在二十大即将召开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承接时代新风,承担百年大任,立德树人,以爱育人,助人成长。
DOI
作者莫少玲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第13期
出版日期2024-07-3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国之大运,师之大任--做有远大理想的时代新夫子

莫少玲

肇庆市怀集县实验小学

 

摘要:在其位,谋其职,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看见,发展是持久的,育人也是长远的,绝不是昙花一现,更不是任意而为。在二十大即将召开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承接时代新风,承担百年大任,立德树人,以爱育人,助人成长。

关键字:二十大;教师;德育教育

何为师,为何师?习总书记提到,教师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那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二十大即将到来的今天,面对着新的时代话题,我们一直以来所讨论教育,究竟什么是教育,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教育又该如何发展呢?大得人心才能大地回春、大处着眼才能大有可观、大才盘盘才能大功毕成。

一、做教育,要人才不要“人裁”

都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因为这样,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太多太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孩子家长们将重大的教育负担压在了孩子们的身上,让他们不能够按照自身的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实现自由成长,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中,打着为你好的旗帜,一味的向孩子传授知识,灌溉艺术素养。就好像,当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就不断的在孩子的耳边播放知识理论,企图在孩子的婴儿期就能够得到艺术的熏陶,一门心思的想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好像,当孩子坐在了课堂上,我们又为他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补习,报了越来越多的艺术特长……不同的年龄时期,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存在不同的选择,同样也被不同的欲望所困惑。而这样的生活和教育态度,则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对孩子的成长规划。

彼得原理提到,当人的能力与他的职位不匹配的时候,会造成无所作为的结果。同样的当一个人本身的知识体系以他想要的成绩,不相符的时候,也很容易让人陷入焦虑的状态之中,长期以往而导致了放弃。从伤仲永的例子就可以明白,一个孩子即使是天赋聪颖,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因为不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明白自己仍然处于一个需要成长的阶段。那么,他也会因为停滞不前,而失去了成长成才的未来。这就是因为大家并没有对仲永以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知。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立足于当前自身的职位中,更好的实现个人的发展,在这里,这是我们充分的理解彼得原理在我们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卢梭说过,你什么也舍不舍牺牲,结果你什么也得不到,由于你一心追逐你的欲念,结果你是永远也不能够满足你的欲念的。所以说,我们要尊重自身的位置,能够从内心里意识到,学习这件事情不在于一次考试,更不在于之前,而在于现在和未来,在于不断的延伸与拓展。教育的远大理想就是将目标放大放远。这不仅仅是对每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说的,对每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孩子说的,更是对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说的。

二、做教育,要富养不要“负养”

至今仍然记得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从她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希望的向往,对于未来的憧憬以及走出贫穷、落后与无助的期望。所以我一直认为,孩子的目光,必然是清澈的有如一眼能够望到底的湖水一般纯粹又直白。但是,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却影响了这原本的轻盈。大概正是经历了贫穷又愚昧的时代,经历了苦楚的事情,立足于这样的背景,在无形之中,带领一代人走进了另一个世界,那就是从“负”到“富”。但是,殊不知,这样的环境下,就会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很容易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一切向“钱”看——要不就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教育当作是教师的工作,而并非是自己的任务,所以他们常常投入了大量的金钱,而没有投入所需要的时间,甚至形成了一种丧儿似的教育模式;要不就是提供给孩子大量的物质,准备了大量的练习册,无形中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事倍功半;要不就是每天拧紧了闹钟,一分一秒中督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可以抓教育,但是,要看怎么抓,用钱抓是不行的。

就好像前几年备受争议的变形计,仍然在交换穷富孩子的流程里演绎着命运的游戏。最终的结果褒贬不一,煲在于扩大了双方的视野,让负责理解评级,让穷者懂得追求更多的财富。而贬在于让富裕的人,体验的生活,而让贫困的人感受到了等级的差异。很多人跟踪过变形计之后的,孩子们的成长走向,同样的一个孩子也,逐渐被贴上这样一个标签,那就是某某高级私立学校下的学生,某某名家下的徒弟某某著名教师下的学员。甚至很多地方,像农村人视为具有歧视性的字眼。在物质世界日益丰富的今天,精神的粮食却越来越匮乏。正如今天,物质搞上去了,但是精神却落寞了。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自己即将面临的艰辛和挑战,知道面对的不仅仅是几十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也是几十个各具特色的家庭,更是几十年后祖国发展的推动力量,在汹涌的大海中行帆,更需要掌握方向,需要掌握平衡,需要掌握尺度,也需要掌握需要的技巧和技能。所以,要诚实的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评价学生要依事而定,而不能依人而定,不能看“你是谁”,而应该看“你做了什么”,给予他们最真挚的呵护和关怀,让他们意识到人性的温暖,而不是物质堆积下的淡然。

三、做教育,要走心不要“掫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展望广东省发展的今天,深圳与肇庆共享优质培训资源,中山“牵手”惠州,开展联席会议和领导互访,加快推进香澳城等一批优质高校来粤办学……一场场双向奔赴在南粤大地上演,连续27年教育经费投入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振兴计划和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正如朱孔军书记说的那样,我们心怀‘国之大者’,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系统谋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所以,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着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情怀与理念,在灌溉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孜孜不倦。尊重、尊从、遵循,倾听着孩子们内心的声音,洞悉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一次次的谈心谈话中明白他们的需求,从潜意识里推断出他们内心的那份渴望,才能够懂得他们的真实需求,才能够找到我们的落脚点,也才能够让我们遇到更好的各自。

在二十大号角即将吹响的今天,当我再次面对着“为学、为事、为人”的重重考验之际,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远大志向,那就是要凸显“大先生”的品行担当,塑造“成大学者,做小老师”的时代新人,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羽翼,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遮风挡雨,更是为了自己能够在谆谆教导中育人不倦,遵循渐进中指导人生迷津。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11):1-44.DOI: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1.001.

[2]仓孝和.教育必须走在前面——从简单的历史探讨中得出的结论[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3):83-89.

注:本文为 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促进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1ZXDY17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