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 【摘要】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游戏课程化是对课程游戏构建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以及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启发对幼儿的培养,对促进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其他良好素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领导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得游戏教学法难以达到真正的效果,从而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发挥和孩子的学习。本文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DOI
作者张燕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9月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张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幼儿园 四川省凉山 615000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游戏课程化是对课程游戏构建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以及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启发对幼儿的培养,对促进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其他良好素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领导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得游戏教学法难以达到真正的效果,从而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发挥和孩子的学习。本文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游戏;创新策略

引言:

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游戏教学实施是启蒙教育的开始,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身心发育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儿童游戏的建设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为儿童的学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1]

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一)开发智力

幼儿阶段是人们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综合素养十分重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在教学游戏中可积极思考,同时还可充分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应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能够将以往平面化的知识转变为形象化事物,吸引幼儿的重视度,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比如,在角色扮演类教学游戏活动中,通过采用角色代入方式,可引导幼儿在教师所讲解的故事情景下充分发挥想象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2]

(二)增强自信心

在幼儿教育游戏活动中,要求将幼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鼓励所有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提高自信心。

二、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一)改变传统游戏模式,进行科学的游戏设计

在传统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过程中,由于幼儿园游戏的不合理性,让孩子失去活动兴趣,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改变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教师需要为不同性格的孩子设计科学游戏,游戏中的知识一定要合理、有启发性,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和其他信息教学设备来播放一些视频,并将动画与服装制作过程相关联,带上孩子们的材料,让他们对服装的制作有初步了解,并在工作区放置一些活动材料,例如塑料瓶、纸箱和废布,让孩子们选择废料来设计一些简单的环保服装。其次,在孩子们完成自己的设计过程之后,幼儿园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例如,幼儿园老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游戏,让孩子在体验自然的同时增加生活体验[3]

此外,应根据学前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提供相应的游戏环境。游戏的材质也需要创新,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探索孩子寻找和制作游戏材料的能力。我们要注意废物的利用,可以提供一些废塑料瓶给孩子们用塑料瓶制作水火箭模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展现孩子的天性。

(二)创设良好游戏情境,激发参与积极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学游戏富有趣味性,因此深受幼儿的喜爱,通过将游戏和情境化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参与度。游戏情境和幼儿的实际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教师应对幼儿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素材,为幼儿创建游戏化教学情境。

比如,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的日常用品、玩具等,为幼儿创建益智游戏区,避免幼儿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另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幼儿日常学习中的绘本,选择卡通人物或者某个故事情节,为幼儿创建游戏教学情境,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求教师能够妥善处理幼儿和教师之间的管理,不能盲目的约束和管教幼儿,而是应对其予以充分尊重,为幼儿提供适当宽松的环境和想象空间,满足幼儿对于游戏活动的期待。

(三)提供自由开放平等民主的活动环境

在日常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游戏模式灵活化,让孩子们自己选择甚至设计喜欢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则可以在游戏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孩子们的活动方式给予指导和纠正,同时也应尽可能倾听孩子们的想法,鼓励孩子多分享,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心。如果游戏活动的环境相对宽松、自由,那幼儿不仅会感到较为放松,还会大大提升他们参与的兴趣,以便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讨论研究活动,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主题,然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想象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一来既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以加深区域活动的影响

幼儿园应积极开展亲子运动等亲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家长,幼儿园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理解和情感交流。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可以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深刻的了解,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内容,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内容可以与幼儿园学前教育高度一致,从而增强幼儿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并最终提高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亲子活动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了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幼儿园可以允许家长参与活动的发展过程,由双方共同确定活动的主题、过程和内容。幼儿园应尊重家长的意见,并对其工作进行必要的改进。家长也应有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意识,加深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质量。家长在参加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结束语

总之,幼儿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其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游戏来得到训练,选择适合的游戏,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校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幼儿在开心、愉快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85-86.

[2]司甜甜.幼儿园游戏课程化实施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0(39):146.

[3]李莹.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幸福家庭,2020(17):5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