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践
崔丹 1 崔哲闻2
沈阳开放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1
辽宁持安律师事务所2
摘要:课程思政工作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深入发展作出的一种重要的战略安排,是提高学校整体素质的一种战略性措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以长期为目标,坚定地贯彻落实好课程思政的思想,明确课程思政教育与教学的变革原则,在教学手段和手段上进行创新;持续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和有效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如阳光和空气般充满每间教室,滋润每位大学生的心田,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课程思政 理念 实践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旋律,要正确认识教书育人,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就必须首先我们应该从教育思想的高度来辨析和解答这个问,因为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教书育人,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之间关系的关键,而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践行,首先体现的就是教育思想的问题,同时也恰恰内在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和当代价值
课程思政是在坚持传统思政课程为核心的基础上,结合了高校的办学特色,通过教育内容和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中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而课程思政的提出又具有怎样的当代价值呢?它对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主观义务,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需求,促进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与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定位,育人为本导向和问题导向等的认识,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对高校坚持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好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推进课程思政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在理念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高校和专业课教师对什么是“课程思政”的把握不够准确。同时,极少数专业课授课教师对“是否要践行课程思政”的认同不够清晰。
其次,在实施方案上有待进一步优化。少数高校对“专业课如何践行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不够有效。同时,部分高校对“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不够科学。
再次,在建设合力上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具体运行机制的协同不够,三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之间各说各话,不同学院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不同主体因为各自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不一,合力一时难以形成,有时甚至存在分力现象。
三、课程思政实施与推进路径
(一)不断强化对课程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把握课程思政的工作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较好的实效,就必须要分析规律、把握规律、尊重规律。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一种有效举措,同样要体现出尊重规律、坚守原则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有效地提高工作的质量和层次。首先,我们要把顶层规划与试验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次,要把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引领有机地统一起来;三是坚持以变革为核心,以遵守制度为原则;四是要注重师生的互动。
(三)积极打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在新形势下,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我们必须站在战略性的位置,建立以“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持,以专业课为辐射,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科为辐射,把学校德育作为主要内容,把学校党委的意识形态责任制融入一线课堂,把学校的德育工作由宏观的抽象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微观的问题。寻找大学“三位一体”教育的重要支点和有效支点。
(四)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首先要重视教材编写工作,教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其次要重视教学设计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设计尤为重要。最后还要注重课程思政的评价反馈工作。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四个层面实施个性化评估。这就需要评价的内容要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才能确保评价的客观、全面和机制的科学。可以从合理确定评价主体、科学设定评价维度、系统开展评价活动和健全评价督查机制等方面着手。
(五)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要着力提升教师育人意识与能力,加强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做到教书和育人的高度统一。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全体老师在思想上树立起“全员育人”的统一认识,同时还要在专业发展方面拥有高效的育人技能,把德育要求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纳入到专业老师的教学系统中。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推进课程思政理论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另一方面,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真正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总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积极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于促进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强化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从而使各种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产生共鸣,促进各种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齐头并进,最终形成一个全过程、全过程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对于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年轻学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张烁.人民日报. 2019 (001)
[2]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 邱开金.中国教育报. 2017 (010)
基金项目:
1、2023年度沈阳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SDSZ-2024-066)。
2、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两邻”理念引领下的 “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及案例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JG22EB321)。
3、2023年度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校思政教师人格魅力养成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2023-104Y)。
4、2024年度沈阳市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社区教育中教师体态语言的养成与提升》阶段性研究成果。(202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