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在我国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受这种新兴文化的影响。那么,在不断追求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必须从小学生入手 , 小学生更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他们年龄较小 ,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高 , 但由于语文课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因此小学语文课就是语文的开端 , 而开始也往往是最关键的。
DOI
作者孟圆圆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月第18期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孟圆圆

滨城区第八中学 

摘要:在我国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受这种新兴文化的影响。那么,在不断追求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必须从小学生入手 , 小学生更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他们年龄较小 ,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高 , 但由于语文课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因此小学语文课就是语文的开端 , 而开始也往往是最关键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意义策略

1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

“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及家长出现“唯分数论”的现象,很多老师一味追求分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些小学语文老师和家长都有共同的看法,即只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从而去“应付”考试,从而忽略了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国学素养、人文文化及塑造健全人格的影响力。小学语文教材上有非常多的优美范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汲取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同时也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教材。可是有一些教师只注重课后的生字、拼音等基础知识教学。为了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必须转变思想观点,更正态度,以便于让传统文化教育对小学生形成更好的影响效果,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语文各知识点相互融通。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刘胡兰》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在读到刘胡兰光荣牺牲的时候,真情流露,声泪俱下,学生是真正地被刘胡兰可敬可佩的精神所感动。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只讲这篇课文的字词、整篇课文的形式结构等考试内容,那么学生只会去想哪些是考试内容,哪些需要背,哪些不用背,而不会真正体会出一篇课文所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和课文所体现出的可贵精神,更不会在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成绩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给学生的精神文化同样可贵,对于培养小学生这样的未来祖国的花朵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环境,在轻松且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是对学生心灵的浸润。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做底蕴,会使小学生对自身国家优秀文化不够理解 , 对自身国家的传统文化自信程度也不足 ,没有支撑,从而精神空虚,文化匮乏。

2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2.1拓展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丰厚而广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得天独厚价值。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更主要的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来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风俗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增长与积累的重要阶段,通过这种方式把传统文化知识渗透给学生,不仅打开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大门,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比如说《草》这篇古诗,讲了原上野草生生不已的自然规律,尽管大火将野草燃烧殆尽,只要有春风吹过,又是漫地青绿野草,从而赞美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许多小学生通过这篇古诗的学习,感受到了小草身上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精神。

2.2通过对古诗词欣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经典古诗词,有许多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包含在其中。这些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积淀,从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力不断增强。加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反复吟诵经典古诗词,使学生加深记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最纯真的部分。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元日》等古诗词,说的就是我国节日,节日里寄托着中华民族儿女最真挚的幸福情感,再通过这种方式传承下来的节日习俗里,人们还能够更加生动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谐融洽,努力生活的精彩片段。由于这些传统节日独具文化氛围,也因而带来了更多的民族风俗,也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

2.3教师掌握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首先,知识是累积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本能时,也要注重丰富自己的学识,在传授传统文化和语言时,可以对学生传授些经典故事,营造文化氛围。教师除了对情境进行渲染,也要学会创造反思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地理解知识和文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其次,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更加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教师不断学习、从而加强文化自觉,教师自身的真正领悟才能够传授出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优秀的部分。小学生的良好习惯都是通过一点一滴形成的 , 形成良好习惯更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时期 , 所以老师要给小学生传递端正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价值观,以自身态度和行为让学生有所感触。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付出饱满的热情,使学生不断积累中国最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水平。最后,教师应该注重主题式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使其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教师需要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够将其分类,从而依据教材内容,将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教学。

2.4融入猜字谜游戏,增加学习趣味

中国汉字具有顽强生命力,从起源至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多次演变。汉字是书写中华文化的载体。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学生生字词的掌握。传统的汉字教学是一种强行记忆汉字字形的教学方式,用这样的方式长时间地学习易使汉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也使学生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汉字变得没有学习的耐心,不能深刻掌握。那么在枯燥的过程中融入猜字谜游戏,就会使语文课堂生字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学生要想猜出字谜就必须要熟悉汉字的构成以及汉字的特点,不仅使学习变得简单,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理解,深入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同时老师在课前也要把教学的汉字理解透彻 , 通过编字谜、收集字谜等方法提高对汉字教学的效果。运用字谜联想法来记忆汉字 , 可以让汉字的学习变得更为简单。在生字的学习中建议学生运用猜字谜的方式 , 不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字 , 也同时可以把汉字的魅力表现出来。

3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提高学生学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任。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着国家使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意义与必要性,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内在素养,及时更新教育知识观念与体系,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处在发展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霍敏,袁正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8):183-186.

[2]范国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J]. 教育科学论坛,2020,(35):58-61.

[3]黄亦玲. 例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意义[J]. 华夏教师,2020,(10):72-73.

[4]孙琦,姜俊和. 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1):133-13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