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路径,培养学生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摘要 【摘要】摘要:高中政治教学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性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程中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要以此为导向,思考塑才与育人之间的必然联系,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分析;高中政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两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DOI
作者孟琳
出处《中国教师》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创新教学路径,培养学生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孟琳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性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程中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要以此为导向,思考塑才与育人之间的必然联系,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分析;高中政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两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实现高中政治有效课堂的根本途径。教师要在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改变课堂形式,采取多样化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1.公共参与

高中生要有一定的公众意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公共责任。目前,部分高中生受思想、环境的影响,社会责任感较低,社会成员使命感不足。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对社会热点事件展开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社会公民的责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2.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即要引导学生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认识到法治建设的意义,自愿自觉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即学生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核心价值观进行活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准则,帮助他们实现价值追求。

4.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对自身、社会、国家有益的价值和精神取向。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促使学生能够作出正确、理性的选择,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创新路径

1.开展对比教学,深化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是对党和国家意识的体现,这也是政治认同素质的表现之一。但是伴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信息纷纷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开始被削弱,甚至出现了是非颠倒的情况。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果教学工作仍是依靠传统的灌输方法,便很难在站稳脚跟。因此,就需要教师开展对比教学。期间,教师针对学生的情感矛盾点、认知矛盾点,将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摆在一起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充分的论据支持下做出正确的倾向和判断。但是为避免出现管中窥豹的问题,教师的对比就要尽可能地客观化和全面化,使学生在客观和全面的支持下,坚定自己的认识。

2.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是对政治知识牢牢把握后的结果,是量变推动的质变。一般认为,高中政治知识往往具有破碎化的特点,细小而混乱。那么就需要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充分的整理,使其呈现为一个大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思维结构。在学生充分了解和理解了政治知识后,方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才能够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从社会主义背景和现行经济活动的发展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现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掌握教材中知识前后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小见大,引入国家、企业、个人等概念,逐渐充实知识体系。

3.组织讨论活动,强化学生政治理性素养

理性精神始终贯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过于注重分数,过于功利化的模式,使得学生往往很难形成正确的思维,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时,也难以形成正确的判断。或者是表现的缺乏主见、或者是表现的过于偏激、或者是表现的极容易被煽动,这些都是学生理性精神缺失的体现。因此,就需要教师组织讨论活动,设置两难问题来让学生去分析,去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在面对两难问题时,学生间一定会出现意见分歧。这时首先是要学生去肯定自己的观点,并寻找论据来提供论点支持。期间,学生便能够认识到,正确与否不是谁的声音大,而是谁的证据多。同时,在学生找寻证据时,也需要与他人合作,需要接受他人的观点,这便是学生接受他人的一种体现。最后,在通过一系列论证验证了结论后,学生便能够更理性地看待问题了。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新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应该多渠道、多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开展高效课堂,以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景莉冰.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浅谈[J].考试周刊,2020(80):143-144.

[2]姜书野.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00(011):33-33.

[3]赵新江.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学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8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