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皆为情、家园共育解心结”幼儿恋物行为形成原因与矫正策略
李欢欢
深圳市平湖街道金御雅园
【摘要】近年来发现恋物行为在幼儿园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幼儿的生理需求和安全感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幼儿把注意力转向为某种特定的物品上寻求安全感。经观察发现幼儿对指定的物品有着执着的依恋,如果指定物品在身边陪伴时他们就能获得安全感和慰藉,但是一旦离开了它们,就会出现哭闹、焦虑。所以会发现很多刚入园的幼儿会带着自己心爱的“玩具”入园,并且形影不离的拿着自己的“玩具”。轻度的恋物行为可以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并获得安全与快乐,重度的恋物行为会让幼儿心理成长遭遇重大的考验。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呵护稚嫩的幼苗茁长成长。
关键词:恋物行为、原因、家园合作、矫正策略。
小班刚入园的甜甜都会拿着一条小毛巾形影不离,在用餐、上课、午睡等时间都要拿着她最心爱的小毛巾放在鼻子前嗅一嗅,用手不停的抚摸着小毛巾。如果当天没有带小毛巾,甜甜将会哭闹不止,焦虑不安,中午午睡也没有办法入睡,因此将影响甜甜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参与度。因此对甜甜进行观察与研究,并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进行干预和有效的引导,使得甜甜入园能改掉恋物的行为。
一、幼儿恋物现象的原因与分析
1.幼儿缺乏安全感一、
安全感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婴幼儿时期得不到生理的需求,如:母乳喂养,抚触操,细心陪伴与呵护,在婴幼儿时期很重要。甜甜母乳喂养到三个月,在甜甜六个月妈妈就去上班了,在这期间妈妈与甜甜也比较少的肌肤接触与高效率的陪伴,多数时间是奶奶陪伴着,甜甜从小就很渴望妈妈的抱抱。因此在这期间得不到妈妈的满足时,将会对某种物品当作为妈妈,从中获得安全感。
2.幼儿接触的需要
对于婴幼儿时期肌肤接触的刺激很重要,经观察发现通常这类幼儿喜欢用鼻子去嗅,用嘴巴去含,用手去触摸。他们通过这样接触和摩擦的方式来缓解心理上的需求,从而释放自己的紧张和焦虑。
3.幼儿处于秩序敏感期
2-4岁幼儿处于生长秩序敏感期,在这个期间恋物的行为就会表象出来,幼儿已经习惯自己以往的生活模式,并且也产生了依赖,对于突如其来的改变是不容易去接受的。甜甜在一岁左右开始对自己盖的毛巾有着强烈的需求,睡觉、外出玩、伤心的时候都必须要小毛巾,有一次去外婆家做客,不小心落在了外婆家甜甜因此哭闹了一整晚。教师与家长在看待这个恋物的行为因考虑幼儿的生理特征,因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慢慢的去适应。
二、幼儿恋物产生的影响与危害
幼儿恋物现象主要是缺乏安全感,为此幼儿可能在生活活动中得到不放松与满足,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紧张的状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因入园焦虑促成甜甜一刻也不能和自己的小毛巾分开,如:晨检时甜甜要挂在脖子上,晨检活动时不愿意参加活动要小毛巾陪着,操作材料时一只手要拿着小毛巾另一只手操作不太方便,诸如此事的事情使得甜甜在活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没办法放松的参与游戏活动中。如果家长和教师不及时干预与纠正,将会构成“恋物癖”,因此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些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及时的去纠正并进行干预,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三、针对幼儿恋物行为的应对与策略
1.正确看待幼儿恋物的行为
恋物行为和恋物癖不能划等号,所以我们不能把这种恋物行为看作是一种心理的疾病。也不能用一些不正象的言语去伤害幼儿,如:“你都已经这么大了还拿着小毛巾,班上小朋友都没有像你这样,真的很羞羞。”“你在这样我就把你的小毛巾丢了。”“你一直拿着小毛巾到时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你一起玩哦!”有时甜甜的妈妈会用不正面的言语去恐吓幼儿,使得甜甜更加没有安全感。我们通过绘本《阿文的小毯子》引导甜甜不是只有你有小毛巾,原来阿文也有自己心爱的小毛巾,而且还和自己很像,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幼儿恋物的行为。
2.关注幼儿并正确对待幼儿的需求
甜甜刚入园时也是有比较强烈的分离焦虑,对于刚进入园的幼儿,是他们人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离开长期陪伴的家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引导妈妈可以让甜甜把小毛巾带来幼儿园,让她在陌生的环境有一定的安全感。为了让甜甜对于这个陌生的环境有安全感,老师在生活中也是用爱心、耐心和关心去温暖甜甜。当与老师建立了一定的情感后,我们更多的是鼓励甜甜积极参与活动,告诉甜甜老师会把小毛巾保管好,让甜甜放心参与活动。刚开始我着重去建立甜甜对于幼儿园、教师和同伴之间的安全感,从而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3.家园合作帮助幼儿矫正恋物行为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甜甜的老师,发现甜甜的恋物行为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因,应该及时的与家长有效地沟通,让家长了解甜甜恋物行为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的影响,从而让家长引起重视。有效地家园合作能帮助甜甜良好的过渡,从而戒掉依恋物。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干预与引导。
(1)建立幼儿的归属感,满足情感的需要
在新生家访中了解到甜甜有恋物行为,妈妈说:“在家中经常需要小毛巾的陪伴,不太喜欢接触陌生的环境,非常抵触陌生人,在交往方面也比较慢热型。”根据以上妈妈的描述和观察可以发现甜甜是很缺乏安全感。在家访中我对甜甜的喜爱与习惯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为开学做准备。入园当天老师笑脸相迎,热情的打招呼,蹲下身给甜甜一个大大的拥抱,让甜甜感到安心,身心得到满足。同时也引导家长在家也是可以聊一聊班级老师,引导甜甜,老师就是妈妈的好朋友。最后甜甜逐渐的放松下来,从而在这个新环境中也能得到归属感。
(2)转移幼儿注意力,循序渐进忽视依恋物
当与老师建立了情感后,如果我们马上去引导甜甜把依恋物放起来,将会加强甜甜对老师的警觉性。我们采用忽视依恋物的方法,对她恋物行为不去强化,允许甜甜拿着小毛巾参与活动,使得甜甜在活动保持放松的状态。更投入游戏过程中,经过老师的观察发现甜甜从一两分钟看一次自己的小毛巾,到最后五分钟、十分钟、甚至整个活动。说明甜甜能放下小毛巾开始投入集体生活中,接下来在不违背甜甜的意愿的同时,循序渐进的提高要求。如: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甜甜想要越过障碍物往上攀爬中,毛巾一直卡住在绳子上,甜甜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老师发现毛巾非常影响甜甜游戏活动,这时老师走过来干预:“甜甜我可以帮你保管吗?等结束了在还给你吧!”甜甜点点头同意了。一些有吸引力的活动能唤起战胜恋物情节的勇气!
(3)家园一致,积极的鼓励与肯定
幼儿的进步与突破我都会及时和家长汇报,从而更好的促进家园共育。经过耐心的引导与鼓励甜甜进步很大,活动中都不需要小毛巾,只是午睡还是需要,最后老师开始引导甜甜中午不拿小毛巾入睡,先是与甜甜商量,入睡时我会在甜甜的旁边讲睡前故事,语速柔和,并轻轻的拍着她的肩膀。让她放心的入睡,现在甜甜终于能够自己慢慢的入睡。老师在课上针对甜甜的进步给予表扬,还奖励了一份神秘礼物。别小看这个鼓励和礼物哦!甜甜拿到后露出开心的笑脸,也有了初步的荣誉感。根据甜甜的进步我们及时与家长沟通,希望做到家园一致。引导妈妈在家午睡时尝试用讲故事,触摸的方式哄入睡,不在拿小毛巾入睡。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终于在家也能做到不拿小毛巾入睡,家园共育双向奔赴才能促使幼儿克服恋物行为,最后放下手中的小毛巾不带小毛巾上学啦!
四、反思与结束语
现在甜甜上幼儿园没有小毛巾的陪伴,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也开朗了许多,兴趣也广泛了。参与游戏活动也更加投入了,入睡也越来越快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甜甜成长了许多。我也收获了不少了,积攒了很多经验。从而发现越小的幼儿可塑性越强,当发现幼儿一些不良的习惯应该引起重视,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有方法有目的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最后幼儿的进步也离不开家园合作家园共育。希望家园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集聚力,成为幼儿成长的指路人,为幼儿创造健康、有爱、快乐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7月
[2]《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 主编
[3]晓萍幼儿入园“恋物”行为的案例分析[dB/ol]Http:/www.babyedu. com/2009-07-16/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