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 【摘要】摘要: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通常侧重于生命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然而,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仅仅依靠传授知识远远不够。因此,高中生物教育应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DOI
作者吴木英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第11期
出版日期2023-1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

 吴木英

 四川省 简阳中学

摘要: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通常侧重于生命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然而,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仅仅依靠传授知识远远不够。因此,高中生物教育应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

引言:课程思政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和政策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它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中生物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1)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将思政教育与生物科学知识相结合,学生更容易认识到生物科学的应用与伦理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物课程通常涉及伦理、生命伦理和生态伦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这些伦理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伦理道德素养,促进品格的塑造。

2)培养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的课程思政融入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背后的伦理和社会因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为高中生物教学引入更多有趣和有深度的话题,如生命的起源、遗传科学、生物技术等,这样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3)帮助学生成长

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学生将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的现实应用,为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做好伦理和道德准备,培养学生的自觉守法和自律性,推动其全面成长和发展。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德智体美全面教育目标,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素养的新时代公民。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原则

1)立德树人原则

课程思政应当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伦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与生物教学相互融合,强调伦理和伦理问题与生物科学知识的关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伦理和生物科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如案例分析、伦理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伦理和伦理问题的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伦理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注重社会互动

通过社会互动、社区参与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伦理问题,促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伦理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关心伦理问题,教师应合理引导课程内容,选择与伦理和伦理问题相关的生物知识,以确保伦理教育与生物教育的协调和融合。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伦理素养,成为学生的榜样,传递正确的伦理和道德价值观。思政教育不应只在某些特定时段进行,而应贯穿整个高中生物教育过程,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业中受到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影响。

二、如何展开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

1)创新生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生物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教学方式大多单一且枯燥,难以融入思政元素,同时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要尝试改变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以便于更好地探索思政元素着力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讨论的授课方法,讨论是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通常以某一话题为基础进行展开,是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度更高,也往往表现得更加积极,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以此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并在其中引入思政元素。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展开生态系统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准备,并就“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展开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既能够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补充知识点,又能够进一步引申出有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教师也可以借此融入环保、保护生态结构等理念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品格。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课程思政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工具。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基于生物课程标准并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社会调研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以《生物技术与工程》教材中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可以就转基因型抗虫农作物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展开研究,结合“黄金大米”事件,帮助学生收集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研究和相关法律法规。然后,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认可转基因食品的同时,了解潜在的风险,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转基因食品。经过这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将能够有效锻炼科学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无形中进行思政教育,从而有助于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3)展开恰当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既有助于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又能有效评估教学质量。以“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程为例,评价是一项关键任务,教师需要在坚守客观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明确定义评价的对象和方式,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评价方式应考虑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育人效果。针对评价对象的确立,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评价对象,学生的学习表现需要被评价,以了解他们对知识和道德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也需要接受评价,以保证其专业水平和育人效果,评价的过程应当以客观、公正和科学为原则,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合理评价。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具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总而言之,课程思政是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内容,是我国人才培养理念的顶层设计,为全面构建生物课程育人体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通过构建结构衔接、内容融合、目标统一的生物课程质量提升体系,能够实现生物课程的价值引领与技能传授的融合,使立德树人与知识育人得到全面的衔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更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帆,张伟,查洁,. “三全育人”理念下“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病毒为例[J]. 警戒线,2022(14):66-69.

[2] 黄靖. 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研究初探[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3):121.

[3]李冬梅. 思政元素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为例[D]. 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