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德育体系,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施培明
晋江市江滨中学
摘要: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初中德育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德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关键环节。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品德塑造,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长远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引导将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全面、具有实效性的初中德育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初中德育体系的构建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期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构建合理有效的行为习惯机制,奠定学生未来发展基石
在初中阶段,学生身心迅速发展,伴随着叛逆性和可塑性的成长特征。这一时期,构建行为习惯养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建立机制时,应注重明确告知学生哪些行为可行,哪些不可行,以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文明行为准则等方式,从课堂纪律、作业提交、卫生值日、消防安全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可将每周的某一天设定为“班级常规教育日”,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学习班级规章制度,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些要求。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始终站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个体。同时,班主任还应认识到,德育教育并非仅仅是对学生的管理,更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应积极与学校领导、校团委以及其他班主任和班干部沟通合作,共同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系,将德育理念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德育与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机结合。此外,在年段层面,也应注重各项常规习惯的养成。班主任可以与年段其他教师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年段常规要求,如统一的作息时间、课间行为规范、公共卫生维护等,以确保学生在整个年段范围内都能接受到一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和实践,相信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身边榜样与教师表率,共筑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初中阶段,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借助感人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并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及教师应积极发掘身边的典型榜样,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将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传递给学生,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最近发生的“重庆山火救援中的摩托骑士”事迹,便是一个生动的教材,他们自发组织,勇敢无畏地穿梭在山火之间,为救援人员送去物资,展现了普通人的英勇与担当。学校可以通过集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将这些感人故事融入德育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将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离不开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与身边的榜样共同引领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取得进步。学校应重视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确保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身体力行,发挥出示范性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公共场合抽烟、乱丢垃圾,那么他如何能够要求学生做到不吸烟、不乱丢垃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因此,只有教师自己做到言行一致,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将教师的教诲铭记于心,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举办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构建初中德育体系的过程中,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自主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通过实践活动长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时令特点,举办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分阶段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初期注重习惯的养成,中期进行信心教育,后期则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巩固。例如,可以组织拔河比赛、母亲节感恩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和成长。此外,学校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等时机,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中秋节赏月晚会、国庆节爱国主题演讲、环保日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例如,在环保日活动中,通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同时,学校可利用多种媒介广泛宣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在行为习惯上的进步,以此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效仿,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总之,举办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确保每位参与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结语: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构建科学全面的德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合理的行为习惯机制、借助榜样力量以及举办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我们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更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未来社会栋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谭杰.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J].中华少年, 2019(23):1.
[2]冯爱英.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做好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 2019(11):1.
[3]吕小燕.抓习惯养成促德育管理[J].文渊(中学版), 2020, 000(00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