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摘要】摘要:微课是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微视频。微课作为新型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内容指向性明确,侧重于问题的解决。微课往往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及扩展素材。与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同,微课授课模式的核心功能是聚焦内容,由点及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具有短、少、广等突出特点,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受到师生的广泛青睐。
DOI
作者勾灵红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勾灵红

云南省景谷县一中

摘要:微课是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微视频。微课作为新型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内容指向性明确,侧重于问题的解决。微课往往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及扩展素材。与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同,微课授课模式的核心功能是聚焦内容,由点及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具有短、少、广等突出特点,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受到师生的广泛青睐。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微课
  微课基于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课程的知识重点进行压缩,以此来完成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往往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能力。本文对基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助力高中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用于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了确保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应发挥微课视频的优势作用,重视生物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遗传与进化》“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学时,在导入部分,教师可应用微课视频带领学生回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章节所学的知识,在动画视频中展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感染实验”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借助微课视频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并提出问题,“同学们既然已经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并且能够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够起到遗传作用呢?它具有哪些优势呢?”问题的提出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随即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物教材中所给出的DNA分子结构部分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尝试根据DNA的分子结构回答教师在课程开始所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共同探索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通过将微课视频运用于课堂导入阶段,可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并借助微课视频的内容巧妙提出问题,引出后续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融入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预习是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课内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不得其法。基于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在预习时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直观、优质的微课预习内容,及时了解并掌握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不断提高预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分子与细胞》中“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教学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及基本单位,并且能概述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根据本章重点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指导其登录学习通APP,结合教师所提供的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在微课视频中,教师以动画的方式呈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核酸的类型及其异同点。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预习,能快速确定本课重点学习内容为“蛋白质”与“核酸”,并对教材中描述“蛋白质”与“核酸”的知识点进行标记,便于后续开展学习。与此同时,为检验学生是否能高效开展预习,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围绕微课视频中所讲授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①概述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②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③概述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基本单位,由此考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通过微课视频的引入,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引导学生结合微课视频中的重点内容及时掌握学习重点,为后续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化解教学难点,促进知识点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有的学校缺少充足的实验器材,导致一些实验难以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中生物学课堂提供了诸如图片、视频、模拟实验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习活动中对实验耗材及相关场地条件的依赖。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视频的优势,结合实验内容设计微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针对学生困惑的问题进行相关内容播放与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化解疑问,更快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质疑是探究之源也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改善传统“一言堂”、机械的授课模式。教师可运用微课引出问题并布置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问题开展探究与讨论,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微课对于知识的传播具有天然性优势,教师应关注微课的发展趋势,将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碎片化时间制定教学内容,拓展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时间与空间维度。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微课学习反馈,并针对反馈对微课进一步优化,形成教学闭环,盘活课堂,进一步发挥生物学课程与互联网的结合特点,保证教育同向性,以更符合数字化发展趋势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凤兰.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2023,(06):63-65.

[2]卓月卿. 高中生物建构教、学、评信息化体系的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3,(04):146-148.

[3]席宁. 聚焦理性思维  促成核心素养——例谈高中生物科学史的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23,(04):43-4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