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润课程”为载体------开展幼儿方言活动

摘要 【摘要】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 提出了本土方言应有的地位及方言的重要性。教育者必须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在引导幼儿学习方言童谣的过程中,让幼儿掌握方言,感受本土文化特色,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DOI
作者冯雅萍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3年11月第21期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清润课程”为载体------开展幼儿方言活动

冯雅萍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邮编3120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 提出了本土方言应有的地位方言的重要性。教育者必须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在引幼儿学习方言童谣的过程中,让幼儿掌握方言,感受本土文化特色,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  课程  方言    传承  

课程主要特点是注重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方言,它是记录、保存、传播着地域优秀文化方言。地方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变体,因地域不同有差异、又因差异而形成了地方方言。它承载的人类最贴近生活的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生动的词汇,蕴藏着深厚的文学价值,最能体现一个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从孩子开始学说方言,开展民间方言,采用多种形式将具有鲜明的地域符号让幼儿了解和认同,促进语言的发展,从而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一、聚焦幼儿一日生活,提供方言交流机会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因此,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能感受家乡的文化,是培养幼儿爱家乡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3- 6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幼儿能在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掌握方言,对传承本文化,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生活情趣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开展方言活动时结合我们浙光幼儿园的园本清润课程,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语言交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引导并鼓励孩子结合方言进行教学,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们传承方言文化,促进语言的发展。我们尝试将方言融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同时对我园的“清润”文化进行了详细了解,我们从最基本的方言词汇手,如:早上孩子们来园,老师可以跟孩子们用方言问好,幼儿同伴间也可以互相用方言问好。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当老师表扬幼儿时是用方言表扬幼儿如:“你真厉害。”“你真当噻哒。”“你较怪聪明。”等让孩子们在一次次语言的反复使用中了解词汇的含义。

在生活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告诉孩子们盥洗、睡觉等可以用方言来说,在点名环节时有机融入方言,扩大幼儿运用方言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餐前活动比如玩手指游戏,用方言可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如“点点罗罗,老鼠做窝,花猫来拖,吱吱喳。又如“你拍一,我拍一,一休哥。你拍二,我拍二,二个丫头。你拍三,我拍三,三兄妹。你拍四,我拍四,四大金刚.......”孩子们听着耳熟能响的儿歌,自然而然就朗朗上口起来。结合手指游戏一同操作,孩子们乐在其中。幼儿以自己的兴趣、需要、意志为导向的自由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更能激起孩子们创编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多元化立体的区角材料能够帮助孩子们直观形象的思维,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激发想象力、增强创造力。孩子们在宽松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情境获得有效的语言经验。

二、发挥语言学习特点挖掘方言活动内涵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清润课程作为我园的一种文化与理念,它承载着文化沉淀的魅力以及文化浸润的重要价值。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具有语言活动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以“清润课程”为载体,采用方言的形式融入谈话活动、讲述活动、餐前游戏等,为幼儿创设口头语言,运用情境等与孩子们一起交谈,如:谈“我最喜欢的民间玩具”,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以游戏者身份引导幼儿之间进行自由交谈,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我们绍兴的文化特色图片资料(如绍兴的美食,绍兴的桥,绍兴的建筑,绍兴的服装等等)引导幼儿观察,激发讲述欲望,帮助幼儿聚焦问题,整理信息,使其讲述更加完整。如我们在“老酒谣”的游戏中,我们运用图谱和视频,引导幼儿在自由观察的基础上用绍兴方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老酒及绍兴人如何制酒的过程。在欣赏环节中,选择有生动有趣,有特点的童谣,如:《踢脚拌拌》、《外婆桥》等,让孩子们边操作边用手指游戏来讲述童谣,用视频、动画形式等放映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身临其境,有种跨越时代感的感觉,这样既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童谣内容,也为发展幼儿语言及创编语言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拓宽方言活动内容

在绍兴的方言、童谣中有许多的内容是来源于民间游戏,比如方言童谣:“踢脚拌拌,拌过南山,南山有荔,荔枝傲骨,清官上任,旧官请进”。这些朗朗上口的地方方言,孩子们容易学,也喜欢学。而这部分内容更多的还可以涉及健康、社会和语言的内容,结合我们浙光幼儿园“清润朗丽”的课程氛围,在教育中,通过引导和培养幼儿的智慧和心灵,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学科领域和生活情境之间的有机融合,使我们的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开展更加顺畅,让我们关注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如:小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中,我们挖掘民间游戏的价值,让幼儿体验朋友间分享的快乐;“拉大锯”让孩子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在开展方言活动中我们以本土教育资源为切入点,开展“我是中国娃”爱家乡主题教学活动。该活动分为“看家乡”、“画家乡”、“唱家乡”、“感受家乡民俗”等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带领孩子们参观了钱清的西小江,清水园、钱清的一钱太守、星隆城等等,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家乡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拓宽方言的交流。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拿起画笔,画出了一幅幅爱家乡的图画,他们乐在其中。家长们也利用周末时间带领自己的孩子到钱清老街参观,让幼儿用眼去看,用幼儿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大绍兴的文化。通过一系列本士教育活动,让幼儿更深人了解家乡,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了孩子们做为绍兴人的自豪感、幸福感。

四、结合周边教育资源,充实方言活动内容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周边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钱清作为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是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的好地方,每天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开心走进我们的浙光幼儿园,开始一天愉快的幼儿园生活;结合我园“清润朗丽 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展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地方,在同伴的见面时间,孩子们会互相用方言问候;在我们开展方言活动过程中我们努力挖掘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将本土资源融入课程之中。让幼儿多感官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孩子了解历史,走进历史感受地域文化,增强幼儿作为一名绍兴人的自豪感,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方言不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的根基,懂得种方言,好似打开了一座文化的宝藏、一扇文明的门窗。我们要充分挖掘方言活动的价值,不断拓宽活动内涵,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从小学说方言,了解方言,注重方言的传承,在幼儿园适时适宜地加入地方方言的学习,让我们的地方方言得以更好的传承,让孩子们爱上家乡,爱上方言,树立更高更远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教学科学出版社,201512月出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月出版

3.《幼儿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11月出版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