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分析

摘要 【摘要】摘要: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生物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生命现象、理解自然规律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基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深入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以期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助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取得全面提升。
DOI
作者梁盼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20期
出版日期2023-12-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分析

梁盼

敦化市额穆镇中学校  133707

摘要: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生物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生命现象、理解自然规律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基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深入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以期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助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取得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通过生物‘大概念’教学,渗透生命观教育

生命观是人对生命物体的态度,涵盖了对其他动物生命和自身生命的态度,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对于初中生,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需要他们对生物学的“大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演绎和分析,逐渐形成具有生物学科特点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就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大概念”。在这一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生命观的教育。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让学生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它们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细胞如何协同工作,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复杂性和美妙性。再比如,《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也是生物学的重要“大概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概念,深化学生对生命过程的理解,同时融入生命观教育。例如,在解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可以强调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可以让学生理解到生命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进一步加深对生命观的理解。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站在生命的更高层面上理解生命的形成、感悟生命的价值,从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融入生命观教育。

二、借助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社会责任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所应承担的义务和使命。对于初中生而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通过构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交能力、积极的态度情感和自觉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基于生物学原理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从而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首先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画面,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接着介绍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比如教师可以讲述某个地区的森林砍伐导致物种濒危的案例,或者介绍一些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情况。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责任,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通过社会实践或志愿者活动等方式,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为保护和维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三、发掘教材内容,夯实理性思维素养基础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教师应深入发掘教材内容,以生物概念和理论为基石,助力学生建构扎实的理性思维体系。理性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各种生物学问题时,运用生物学事实和有效证据进行客观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进而形成逻辑推理、总结归纳、分析问题和审视论证的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感性思维能力往往超过理性思维能力,容易被直观的感觉和表象所吸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这可以通过设置问答式教学环节来实现,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形成理性思维素养奠定坚实基础。以“细胞”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动植物、人类都会死亡”这一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命的终止与更新的深层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明确一点: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大多数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作为独立的个体,它们会经历分裂、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阶段,这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生命的常态。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生命的新生与死亡,从而对生命怀有更深层次的敬畏之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有效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素养。

四、注重实验教学,塑造科学探究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为例,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身参与实验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制备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完成装片制作后,学生可以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调整显微镜的各项参数,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实验的整个过程,还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实验,让他们自己探索和验证生物学知识,深化学习体验,提升学习兴趣,并促进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验中学会了如何探究、如何发现新知识,从而培育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秀娟.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34):90-92.

[2]张子莲.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法[J].学周刊,2022(27):39-4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