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廖小辉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完全小学校 四川省南充市 637700
摘要: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教育改革亦步亦趋,深入推进。相较于传统应试教育,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即更加推崇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在这一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它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深入学习音乐,就必须培养首先对音乐的兴趣,兴趣不仅是学习的最佳导师,也是探索音乐世界的根本动力。只有激发兴趣,学生才能积极投身于音乐教学之中,从而真正领略音乐教育的魅力。教师需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感知音乐之美,体验音乐之韵。鉴于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兴趣;综合素养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尚幼,身心成长尚未完善,且好奇心特别强,小学音乐教师需针对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及成长规律,把音乐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核心,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直观感受,唤起他们对音乐课程的浓厚兴趣。因此,探讨如何具体实施这些措施以点燃学生的兴趣,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
一、创新教学方法,营造音乐教学氛围
在深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音乐教育往往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的音乐教学通常采取老旧的讲授方式,教师仅依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传递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难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音乐教学更加强调活动与实践的重要性,教师需创新教学手段,摒弃单一的旧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积极参与音乐课堂的热情。此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兴趣的培养与教学环境和氛围息息相关,构建一个民主、和谐且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音乐氛围的营造,除了对音乐本身的感知,还包括对周遭情境和气氛的整体感知,这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音乐之美。因此,在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务必重视营造一个优良的音乐教学氛围。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过程中,首单元“有趣的的声音世界”中,首个活动便是“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此时,教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人们的交谈声、汽车的行驶声、广播的播放声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生活中的声音,定期举办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教室布置中融入音乐元素,营造浓厚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唤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素养。
二、加入流行元素,吸引学生兴趣
小学生年纪尚幼,往往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保持专注,尤其是面对那些显得枯燥的课程。音乐课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更具备实践与审美的双重价值,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学科,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当深挖音乐课程的这一独特属性,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流行元素和流行音乐融入教学之中。流行音乐以其内容通俗易懂、结构简洁明了、形式生动活泼、情感真挚动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传唱。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一旦他们对此产生兴趣,便会主动深入探究,积极参与音乐课程,进而显著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五单元“动画城”的学习单元,向孩子们展示了诸如《一个师傅三徒弟》、《三只小猪》、《唐僧骑马咚得咚》等众多生动有趣的动画角色。教师可借此机会,巧妙地将学生们喜爱的动画或电视剧中的音乐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以提升学习的乐趣。众所周知,小学生对动画片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孩子们较早接触网络,教师们可以适时地引入网络流行的元素和音乐。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教材中的经典音乐,更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三、丰富教学手段,开展多样活动
音乐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表现价值,在上文我们也已提到音乐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在课堂中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不要忘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也是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教学内容不能墨守成规,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教师就可以在课内外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在在深入研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的过程中,尤其是探索第二单元“健康歌”这一环节,可以组织一系列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挑选教材中的某一动作形态,伴随歌曲一同演绎。例如,在学唱《健康歌》时,孩子们可以边唱“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边跟随歌词进行身体动作,实现“身体力行”的音乐体验。此外,举办“小小歌唱家”的音乐竞技活动,旨在唤起学生们的兴趣与竞争意识,利用比赛的激励机制来推动他们不断进步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音乐剧、小品、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也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安排。
总结:音乐,作为一门充满感染力的有声艺术,对学生的审美修养与认知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更能激发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规律以及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打造浓厚的音乐教学氛围。其次,将流行文化元素融入课堂,以增强吸引力。最后,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彰显音乐的魅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有效点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其在音乐课堂上更为主动积极,进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成效与品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颖慧.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20,(24):161-163.
[2]刘风琴.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一卷.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杜尔基中心校;,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