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高中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其需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高考,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力。但因为高中生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其在面对日常学习的巨大压力时,可能会出现厌学、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状态,导致其学习效率下降,难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显得极其重要。高中班主任可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巧妙利用心理游戏加强师生互动、采用正向评价机制等具体措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DOI
作者梁丹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梁丹

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530800

摘要:高中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其需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高考,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力。但因为高中生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其在面对日常学习的巨大压力时,可能会出现厌学、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状态,导致其学习效率下降,难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显得极其重要。高中班主任可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巧妙利用心理游戏加强师生互动、采用正向评价机制等具体措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积极心理学是指教师以正向积极健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辅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部分教师会直观的将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反馈给学生。而当前高中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往往要比优点数量更多,教师将实际信息反馈给学生,可能会放大部分学生的焦虑焦躁等心理导致其压力不断增大。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出现。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帮助。

一、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高中生需要面对的是繁重的学业以及长时间的压力极大的学习任务。这使得大部分高中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甚至无法到课堂之外进行相应的活动,导致其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高中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这使得他们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中,也造成了学生之间交流不足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班主任可以尝试着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悲伤,以此来缓解学生的压力。

例如,高中班主任可在学生学业压力较大时与学生的家长社区以及当地政府进行适当的沟通,尝试着引导学生进入到各种社区、养老院、福利院、博物馆等场所进行社会实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相较于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完成深度学习,更能带给学生实际的收获,能够促进学生将课堂上所掌握的课本知识点转化为自身的实际收获,完成知识迁移。另一方面高中班主任可适当的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防御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能够有效防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高中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对各种事情已经存在了基础的认知,这使得高中生对高中班主任开展的心理健康建设并不感兴趣,也导致心理健康建设的有效性不足。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生班主任可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入手,增强心理健康建设的针对性,进而有效防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高中班主任可以重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以此来防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建设重点在于创设出符合高中生认知规律的实际事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事件中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增加其知识储备来避免部分不良问题对学生造成影响。

三、巧妙利用心理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缓解压力的最优解,其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忘记繁重的学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之中,缓解自己的神经压力。因此,适当的心理健康小游戏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压力。高中生班主任可巧妙利用心理游戏帮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交流,加强学生的情感沟通,既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游戏并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师只需要通过游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即可。例如高中生都了解的“丢手帕”的游戏。教师可在这一游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将原本的丢手帕游戏转变为寻找具有某一特征的人的游戏。通过这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缓解压力,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

四、加强师生活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高中班主任需要积极开展师生交流活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自身遇到问题时与教师进行适当的沟通。现阶段高中班主任往往与高中生并未存在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班主任与高中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并不会主动的寻求班主任的帮助,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加强师生活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师生互动活动应当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地方,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高中教师可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而非采用刻板、严肃的面部表情来对学生施加压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两种方式的核心都是课堂提问,但带给学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教师身上存在的幽默细胞,也可以让学生主动的接触和了解教师。

五、采用正向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现阶段高中班主任班级评价机制以全面为特点,班主任会事无巨细地实际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帮助学生改正。但在特殊时期下,高中班主任需要采用正向的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从而以饱满健康的态度,面对高考以及后续的高中学习。

总而言之,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当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例如师生关系较差,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较低等等。但积极心理学只是一种理念,高中班主任需要主动的学习和运用这一种理念,并将其融入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效用,完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建设,防御心理健康问题,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周继红.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新课程(),2017(05):232.

[2]李凤艳.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新课程(),2017(03):22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