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途径
胡光勇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得胜小学校 638500
摘要:教学设计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石,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质量。但是,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新课改的整体教学环境之下,小学教师必须立足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来持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以便能够实现新课程改革内容与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不断地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以保证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能够不断提高,从而实现持续进步的高效课堂教学,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途径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育心理的基本原理,然后在这些基础上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去科学地撰写教学方案。因此,对于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标准应当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在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在教学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在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领域已经有较多的思想,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许多的经验,但是整体来说,还是不够全面、明确和清晰[1]。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深入研究前人的思想,扬长避短,总结出关键的信息,根据访谈调查与个人观察,找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教师教学的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对教学设计的理解
目前许多教师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要求,缺乏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意识和理论知识的支持。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凭感觉或经验设计的教学设计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将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随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的蓬勃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必须积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立足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基本含义、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等。只有将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创造高效课堂[2]。
二、尊重学生年龄,优化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师具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做到关注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范围,以求能够根据小学生具体的认知规律进行自身教学活动设计。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考察和深入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进行具体教学设计优化。小学生的天性是爱玩好动,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求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添加讲故事、连连看、比赛等栏目,以求能够以新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整体学习氛围,以便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所设计的数学游戏过于单一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现状不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优化有关于游戏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增强自身对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视程度,真正钻研和探索出不仅规则简单而且易于小学生理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能够真正获得数学知识的启发,在玩耍当中掌握数学学习的精髓[3]。
例如,在学习有关图形的课程之前,教师就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学生对图像敏锐的感知力来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图游戏,并且允许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同伴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赛。可以要求一位学生对图形进行手势表演,另一位学生根据这位学生的手势表演对图形进行猜想。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种非常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增进小学生对于数学图形的理解,帮助学生在玩耍当中领悟数学学习的魅力。在这种教学策略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课堂的秩序进行把握,以便能够使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做到趣味性和规则并存,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对问题灵活性设计,深化学生数学认知
在数学课堂上,对问题的设计要灵活。数学知识点相对抽象,逻辑性强,小学生在面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及解题方法时,感到难以理解。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数学问题,把握问题的侧重点,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对“估算”的教学,学习“估算”有何意义?小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对估算方法感到难以掌握,尤其是在面对估算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估算,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数感意识。很多学生平时习惯了笔算,教师在讲解“估算”时,也会常常用“取近似值”方法来剖析,导致一些学生将“估算”看作是“四舍五入”或者“取整”。比如,对643÷6,运用“估算”方法,有学生将“643”估作“630”,有学生将“643”估作“640”,还有将“660”故作“600”等。事实上,教师在解析“估算”的数学意义时,应该让学生明白“通过把最接近除数的倍数,作为估算被除数”的方法。如此一来,面对“估算”题目时,学生才会理解“估算”的意义,才会明白“估算”的便利性,才能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针对“估算”的方法也很多,如取整法、改变数位法、凑整法、截取法等。不同题型,也要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比如,对“34÷8”,应该选择哪种“估算”方法?有学生一看“34”,就想到了取整法,看作“30”。但仔细观察除数“8”,可以联想到32是8的倍数,能被“8”整除,“32”与“34”也更接近。由此,在展开估算教学时,要关注学生“是怎么思考的”,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估算方法。
结束语
总体而言,教师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当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现状和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做到帮助学生探索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并不断对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力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月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2020(35):70.
[2]严生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66-67.
[3]陈海云.摭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设计[J].学苑教育,202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