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 【摘要】摘要: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对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是确保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当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能得到有效的培养,才能真正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促使学生地理学习的长远发展。教师应明确认识到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其原则,进而明确高中地理实践性特征,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地举行地理实践活动,逐渐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水平,以此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DOI
作者蒋福祥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

蒋福祥

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610200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对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是确保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当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能得到有效的培养,才能真正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促使学生地理学习的长远发展。教师应明确认识到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其原则,进而明确高中地理实践性特征,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地举行地理实践活动,逐渐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水平,以此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地理实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可带领学生站在独特的角度上对世界进行观察,领略学科价值。而实践力可以将地理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其培养重视起来,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教师无法将实践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创新,从而在高效的教学课堂中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实践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下文就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教师带来一定启发[1]

一、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和其他的学科相比,地理教学在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由于我国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学校仅注重理论性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成绩较高、能力较弱、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等问题。比如,在奥林匹克世界地理竞赛中,我国考生在主观笔试、现场答疑等方面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在野外考查部分却成绩薄弱。可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较为重要[2]

(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地理教学

我国学者研究后得出,地理实践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它不但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此,教师应明确认识到,所开展的地理研究活动,可使学生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为今后培养地理学专业的人才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展开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程中的主体,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堂上自身的存在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进而促进其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3]

以人教版“人口的数量变化”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时,往往会应用地理图表的方式进行直观对比教学,即通过图表的形式,将人口变化的数量以及趋势进行完整表达。若根据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会将一幅图表进行板书绘制,随后直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程主题的讲述,这样的方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其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更好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列出图表后指导大家对图像相关的比例、标注、图注等元素进行自主探究,并在了解其含义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如人数不同类型的图表和相关试题等,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二)运用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运用情感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教师不仅可以将地理教学内容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考与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能利用地理知识,调动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辩论、演讲、小作文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后续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旅游一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我国旅游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及其相应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学生认为旅游是一项无烟产业,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许多人在旅行时选择自驾车,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汽车排放的废气还会加剧固体废物的污染,对地理生态环境十分不利。对此,教师可以先根据绿岛山庄景区的实例(景区发展情况),让学生明白旅游发展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然后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如何保护环境,让他们在日常旅行中注意环保,并鼓励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与本节课息息相关的知识,还逐步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又如,在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所拍摄的各个角度的校园景色的图片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赏校园美景时,更能发现校园的美丽,进而激发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拍摄的图片归纳出土壤、水文、地形、气候、生物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运用图片,引导学生能够在最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最真实的校园生活。显而易见,在此过程中,地理知识从理性发展到感性,最终回归生活,指导实践,并充分反映了地理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征。

(三)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巧妙设计生活化的地理课堂

地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地理课堂之中,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巧妙地设计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以生活化的地理知识,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使其能在生活实践中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提升,促使学生朝着更高层次的地理学习方向健康发展。这样一来,既可避免教师直接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开展传授式的地理教学,使学生难以对地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而且无法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最终就会出现形式化地学习地理知识的不良现象,而是能够使学生能尽情享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快乐高效地学习地理。

例如,在学习《城乡内部空间结构》这节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共同探究,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城市有不同的功能区,而不是都是居住区或是商业区,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去探究并学习地理知识;之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掌握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形态、分布以及原因,明确这些功能区对于城乡发展的意义,也使其能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形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地理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分析自己所在城市的功能区,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也使教师能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真实掌握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地理学习的意识,也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更好地在新课标背景下,利用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就要从角度进行课程上的教学转变。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其个人综合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黎平.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70.

[2]陈开智.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101-102.

[3]王苏娟.创新高中地理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7):37-3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