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校本作业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历史,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积淀,是先辈们生活轨迹的缩影,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初中历史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国家历史观,拥有独特的思考和认知,就需要转变作业设计的基本路径,摆脱低效的复习策略,利用多元的校本作业模式,帮助学生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发挥以史明鉴的指引作用。
DOI
作者徐景雯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下校本作业的设计与研究

徐景雯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一实验学校  

摘要:历史,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积淀,是先辈们生活轨迹的缩影,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初中历史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国家历史观,拥有独特的思考和认知,就需要转变作业设计的基本路径,摆脱低效的复习策略,利用多元的校本作业模式,帮助学生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发挥以史明鉴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历史;校本作业;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是减负增效的现实追求。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传统低效耗时的题海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初中历史教师想要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对于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认知,构建具有深刻思考的历史观,就需要转变作业设计的基本模式,思考初中历史校本作业的发展方向。
   一、扩展历史作业深度
  俗话说“有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总结和记录,多多少少带有记录者的主观倾向,因而与现实真相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者说存在着多元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学生需要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要人云亦云,具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才能通过历史的学习,更好地指引今后的生活,塑造富有灵魂的历史感悟。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课内容的时候,初中历史教师通过教材的讲述,向学生们展现了传统的封建士大夫阶段,对于江河日下的大清朝在经济层面进行的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不同阶层追求独立富强的事件。在设计历史作业的时候,初中历史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因为篇幅的原因,历史教材无法全面系统展现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无法展现近代封建阶层所做的尝试,从而无法深刻地感悟他们失败的原因。因此历史教师需要扩展历史作业的深度,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布置历史作业,推荐相关的书籍或者纪录片,让学生们对于洋务运动拥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更加清晰的认知清朝末期的中国状况。历史,是故事的重述,是后人对于前人前事的评价。
  二、实现多元作业设计
  校本作业,本质上与双减政策一脉相承,都是减负增效的实现方式。初中历史教师想要实现校本作业的基本理念,就需要掌握每一位学生历史成绩的真实情况,懂得他们的优势和弊端所在,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历史作业形式,但由于每一个学生基本情况的千差万别,因而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必不可少。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历史作业时,需要秉承多元化的设计方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课内容的时候,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基本情况、过程和结果,以及其作为农民运动在中国历史存在的意义,这是知识传输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师想要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甚至进一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对中国近代化的思考和尝试,分析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伟大实践拥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设计历史作业时,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思考不同学生的真实水平,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知识的巩固,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知识的扩展,推荐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著作或者观察相关历史评论,扩展学生的眼界。多元化的历史作业,不仅仅是作业内容水平上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书写不同的作业内容,而且是作业形式上的差异,以多元的形式,或知识问答的方式,或历史论文的方式,或自我演讲的方式,或舞台演绎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师的校本作业,需要明确主题,放开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树立校本作业理念
  历史,是先辈生活方式的一种记载,一个个历史人物,一个个历史事件,在过去的岁月中,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断生活和演绎。初中历史,表面上是历史进程的简述,但蕴含着深刻社会科学理论,因而学习容易,学深难。回顾传统的应试教育,大多数的历史课程都是通过灌输式的知识传递,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重复低效的题海作业,保障学生的历史成绩。但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精神,学生们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因而无法汲取历史知识的有益养分。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重塑校本作业理念。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课内容的时候,初中历史教师想要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重新思考影响学生历史成绩的重要因素,一是历史知识的记忆程度,二是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程度。传统的应试教育仅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但随着我国教育的灵活性,国家日益侧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意义仅仅是学生历史必备知识,如何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才是历史课程的难点。校本作业,是因材施教策略的具体表现,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真实水平,设计多层次的作业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历史作业,实现历史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修正,避免学生将宝贵的时间运用到重复低效的题海战术之上,因而校本作业应运而生。初中历史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树立校本作业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历史基础,切实发挥作业的巩固和提升作用,其次需要实现作业设计的多元化,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最后需要扩展作业设计的深度,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杨杰. “双减”政策下以单元教学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 名师在线,2023,(03):75-78.

[2]谢健. “双减”下的初中历史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 学苑教育,2023,(02):92-93+96.

[3]谢尾娘.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校本作业设计策略[J]. 名师在线,2022,(33):49-5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