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教学中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

摘要 【摘要】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是化学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随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到逐渐实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肩负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任。对此,本文探索了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如何促进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DOI
作者陈婵
出处《中国教工》2022年9月第73卷第18期(下)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实验探究教学中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

陈婵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是化学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随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到逐渐实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肩负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任。对此,本文探索了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如何促进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核心素养;发展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生没有完全熟练地掌握所有基础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反复强调使用一些器材的规范步骤和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但是真正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操作时,学生就暴露出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

2.学生较少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的过程。初中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这三个要素,而忽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和预科学习等方式,已经知道了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对于提出问题的过程并不在意,猜想和假设的内容过于单一。

3.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探索未知的精神较为欠缺。大部分学生在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以后,就认为自己完成了探究性化学实验的全部过程,很少去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出现新的问题,实验设计和结论是否科学合理。科学探究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也并不是唯一,学生将实验探究过程看作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解题过程,缺少了主动思考,敢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因此,我们有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学生在做好基础能力锻炼的同时,能运用化学知识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迁移使用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同样也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在分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实验。对于“形不同而质相同”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思路的迁移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例如:“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作用”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相同,其中的一只试管加少量二氧化锰,另一只试管不加二氧化锰,来比较反应的速率,这就是我们定性探究中常采用的控制变量法。同样在“探究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时,我们所采用的思路也是控制变量法,再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等所采用的思路都是相似的。这就为化学教师今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提供了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提醒学生参照之前做过的实验的思路,对新的实验进行探究。

(二)实施师生共同实验的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化学演示实验不单单是教师演示实学生观看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进行实验的过程。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质疑、猜想、设计、互动等。千万不可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观察实验的单独个体,这样会造成学生放弃思考,选择机械性记忆大量化学知识的情况,也就丢失了化学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真正进行实验探究的机会很少,原因有诸多。在如今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教师演示实验的方式也应不断演进,我们可将教师独立实验转变为师生共同实验,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鼓励学生勇敢的上讲台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观察并分析归纳。

例如:探究金属活泼性的实验,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实验仪器,在演示实验之前,向学生讲清楚实验要领:要控制好4种金属接触面积、质量相同,倒入的酸的浓度和体积相同,观察金属表面是否产生气泡以及气泡产生的速率。最终邀请五个学生上台演示,并归纳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化学演示实验不仅是教师展示的环节,也可将展示环节交给学生。教师从实验中解放出来,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三)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抽象概念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是学生理解与掌握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化“抽象”概念为“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和理解概念知识,建立良好的化学概念。将抽象化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能力。

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实质时,由于分子和原子很小,在通常情境下,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他们,需要借助显微镜,但是由于教学实验器材条件有限,学生就无法从微观的角度观察到化学变化的实质,从而就无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演示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通常可以让学生观看教师黑板画图演示或者多媒体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如果学生的体验感不强,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这时,教师可以用一元硬币代替氧原子,用五毛硬币代替氢原子,要求学生摆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模型,然后提出问题s“如何将水分子变成氧分子和氢分子呢?”,让学生在下面交流讨论,最终选出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教师在旁边负责引导。为了照顾后面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看到,可以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当学生成功模拟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就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从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帮助学生建立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实质的化学模型。这种将抽象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化学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本身的特点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化学教师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实验探究教学中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问题,并从上述几个方面作了论述,以期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宰高峰.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 2020(2):1.

[2]普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 新课程导学, 2021(2):0007-000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