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学习方法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下较为重要的教育改革趋势。不再一味的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其中,小学美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改革促进当中逐渐现代化,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项目中体验美术的魅力,从而完成美术课程上具体的目的化教学以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同时,通过项目式教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会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完成美术课程任务与提高现实生活
DOI
作者杜向燕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月第18期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学习方法

杜向燕

滨州市沾化区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下较为重要的教育改革趋势。不再一味的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其中,小学美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改革促进当中逐渐现代化,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项目中体验美术的魅力,从而完成美术课程上具体的目的化教学以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同时,通过项目式教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会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完成美术课程任务与提高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本文就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学习导引设计展开讨论。

【摘要】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

【引言】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坚持五育并举,美术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它的人文性也很强,让学生站在美学的角度去感受美,欣赏美,然后再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更好更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技术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社会依然覆盖全球,美术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对于美术专业方面来说,所需要的美术人才越来越多,不断在小学美术课上开展项目化学习是有必要的。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接受项目化教学,不断对于项目化教学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知,不断推动项目化教学顺利进行,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现阶段项目化教学实施现状

1.1教学阶段不够清晰

美术课程的项目化学习需要一定的逻辑性思维,一步一步来进行主题研究,层层回扣,不似传统意义上美术教学的随意。但在大部分学校,美术课程中虽然也是实施项目化教学,但是逻辑性较差,部分之间前后联系不够紧密。不同的知识应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呈现,现阶段大部分学校仍是对项目化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教学阶段不够明确,无法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顺利进行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往往套入大量知识,目标不确切,不易实现。

1.2小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项目化教学主要是依靠小学生的动手实际能力来进行,对于小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与标准。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尚处于不足之中,对于美术项目化知识的把握也是一种边缘化状态。不能将知识与主题或者实际生活建立起较为清晰的结构,各部分之间知识相对隔离,无法真正串起来,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美术的内涵,从而会渐渐丧失对于美术的兴趣。

这并不利于美术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进行。

1.3教学设备与资源残缺

随着新兴教学模式的落实,项目化教学需要更好的教学设备,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今天,确保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对于落实项目化教学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项目化教学需要小学生展开资料搜集,在课程上需要有可以上网的多媒体或者其他现代化计算机,不断帮助小学生提供一个科学现代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小学生开展资料搜集前要向小学生讲解关于设备的使用要求,不能损坏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在高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同时更好的搜集小组所需要的资料与内容。

二、探讨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展开的有效策略

2.1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性与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上只是简单向小学生展示关于美术的图片与知识讲解,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美术已经不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实践过程中,前提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诱导小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化教学容易让小学生感到压力或困难,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项目开始前开展一些课前游戏,切实的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项目化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关于美丽的印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提前搜集好关于印纹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资料。在课前播放用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美术课程的趣味性。项目化教学分工教学组织过程可以针对花纹展开资料搜集,从花纹的特点或者构造等角度不断挖掘更深的美丽。

2.2确定良好的项目主体,逐步开展项目进程

作为关键的一步,便是教师帮助小学生确定项目主题,确定好合理且正确的学习主题,从而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讨论和研究,进行科学的推理与探讨。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本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前整理,配合现代化美术专业的发展来综合考虑,帮助小学生确定一个正确且合理的学习主题,从科学的角度帮助小学生来确定学习主题,促进小学生养成严谨思考的习惯。同时,小学美术教师在选择学习主题时要切实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可过度透支小学生的身体,确定的学习主题要简单适中,易于小学生理解与掌握。从而可以促进小学生探讨主题效果,不断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增加小学生的自信。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关于新颖的电脑教学过程中,确定好具体的项目主题,探究电脑的特色与性能。小组合作展开主题研究,教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方向与探索方向,不断给予小学生探究的建议与知道,确保小学生探究方向的准确性与正确性。在开展主题探究的同时也要顾及到小学生的身心状况,考虑实际情况,把握好研究深度。

2.3清楚项目化内涵,确定项目进程

相对比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授课形式来说,项目化教学是以小学生分组来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每个小组确定好对于美术课程的研究主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讨论与修改,最终得出小组结果。项目化教学需要小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基础与协作精神,在此基础上也会不断的促进小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关于会跳的玩具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项目化内涵。项目化教学和其他类别上的项目并没有本质不同,需要小学生前期进行资料搜集,课上课下双结合,利用课上来分工,课下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技术开展资料收集,在课上与小组成员分享汇总。然后需要美术教师为小学生确定好详细的学习目标,每个重要知识点与关键点都要设置相应的问题来引起小学生的重视。最后,由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一起探讨,在实际活动中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结束语】综上所述,不断推进美术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是需要多方合作进行的。不断推动项目化教学的进行,改革授课方式,提高授课质量,帮助小学生全面高质量发展。小学美术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技巧与专业知识,不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此外,学校也要及时更新美术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设备,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科学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1]岳聪宴.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研究[J].教育界,2022(20):50-52.

[2]岳聪宴.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4):136-13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