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研究
王琴
湖北省十堰市 郧西县涧池乡中心幼儿园 442600
摘要: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幼儿园正处于幼儿的萌芽阶段,是幼儿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应立足游戏精神,寓教于乐,以此来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幼儿终身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引言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育与小学、中学的教育不可同日而语。幼儿本身具有的学习能力有限且独立能力较差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一日活动离不开游戏,游戏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有力武器,课程游戏化对促进幼儿教育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无论是体育游戏还是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其中很多项目都属于集体游戏模式,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将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与沟通,教师此时就应该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幼儿畏惧的心理,同时还能发现幼儿攻击性的行为。对此,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幼儿调节心理问题。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步,也是认知集体的第一步,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遭遇困境,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体育游戏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的活动环境,并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教师则应当及时疏导幼儿的不良心理,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通过对幼儿兴趣和需求的关注实现对课程游戏化的设计,对幼儿发展和学习习惯特点的应用,让幼儿园课程能更加具有游戏性,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活泼。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掌握,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形成科学的教育观。
2当前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主意识问题,除了以上知识文化教育问题之外,人格完善、品德培养、学习习惯、自主意识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都是幼儿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幼儿园与家庭都要发挥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主体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家长对幼儿自主意识培养的认知不足,并未意识到自主管理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很多家长更加重视幼儿智力、成绩的提升,主张幼儿开展提前教育,让幼儿参与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希望能提升幼儿的成绩,开发其智力,让幼儿在后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名次。一旦幼儿出现任何行为问题,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责怪教师,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理解与重视不足。尽管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践中却始终缺乏足够的经验,部分教师也正处于尝试的阶段,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欠缺方法与技巧,难以取得有效的教育成果。除此之外,当前家园共育并未落实,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不足,导致双方在幼儿教育要求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在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双方对幼儿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差异,幼儿接收到的教育引导信息也不相同,这样就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理念,难以落实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影响对幼儿的教育。
3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策略
3.1科学建构游戏内容,因材施教满足需求
幼儿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幼儿在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学习理解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有着很大不同,因而课程游戏化活动的开展应在充分考虑幼儿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建构和合理规划,通过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进行精细设计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认知和学习需求,让幼儿在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活动内容的指引下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将游戏活动推动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可以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出发对游戏活动的材料进行巧妙投放。比如男孩一般比较喜欢一些看起来比较酷的玩具,诸如各种车类、变形金刚等等,而女孩相对来说性格较为沉稳、安静,喜欢的玩具也大都是一些比较可爱的毛绒玩具或是卡通动物形象玩具等等,在设计相关活动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男孩、女孩不同的性格特征出发,通过投放不同形式、种类的活动材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在充分了解幼儿喜好、特长以及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合理、有的放矢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学。
3.2立足游戏精神,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
幼儿还未形成系统的思维意识,因此幼儿的思维更为活跃,对任何事物也都存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幼儿教师,想要进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就必须立足于游戏精神,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在所创设的合理游戏情境中抓住人物的特点,以此优化教学的效果。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可为幼儿创设合理的语言游戏情境,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和蔼温柔的语气将某种小动物请出来,带领幼儿做一些语言类的游戏,引导幼儿和这些小动物进行交流。再例如,幼儿通常对事物感到新鲜好奇,思维特征的主要表现为具体、形象且直观,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时就可为幼儿创设合理的角色扮演情境。幼儿通常都喜欢观看一些动画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葫芦兄弟”这一视频内容,本动画片中包含了多个性格特征不同的任务,大葫芦红娃力大无穷、二葫芦橙娃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三葫芦黄娃铜头铁臂及刀枪不入、四葫芦绿娃能吐烈火、五葫芦青娃能吸水吐水、六葫芦蓝娃会隐身术、七葫芦紫娃最小,虽没实质本领,确是一个宝葫芦,可以吸入所有的东西,教师在创设此游戏情境时,就可让幼儿对这些葫芦娃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游戏教学中,并且此种播放动画片的方式,也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契合。
结语
课程游戏化理念比较符合幼儿成长的规律,趣味游戏的形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度,而巧妙的游戏内容设计又能深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通过游戏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运.立足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研究[J].智力,2022(3):184—186.
[2]冯嫣.立足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J].幸福家庭,2021(19):101—102.
[3]周静.立足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J].求知导刊,2021(1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