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使得广大一线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学理念、师生观念上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的把握和定位,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作了探讨。
DOI
作者钟晓玲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钟晓玲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响滩中学  636443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使得广大一线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学理念、师生观念上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的把握和定位,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作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虽然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高中地理教学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传统教育的残余一时很难去清除。不少教师仍然在成绩的指挥棒下,沿袭着传统的教育观念。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源和实践者,以“按部就班”的方式传授知识技能,学生成为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即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疑问或质疑,也不敢提出来,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是绝对的主导、权威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话,就无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质疑、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传统的地理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自己在讲台前演示模拟实验、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甚至是用语言“讲实验”、用黑板“画实验”,而学生只是在讲台下观看实验,听老师讲解实验。在实验中,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察者,即使学生偶尔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也是被教师的要求所束缚,思维方式受到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实验工作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对此,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设计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实验操作方案,使得学生在探究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其参与实验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状态,实现有效教学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演示地理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认知状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

例如:在观看“热力环流”实验时,不少学生表现出困惑的状态,教师就需要考虑是否在正式开始实验前把实验原理向学生讲解清楚,学生是否明确“冰块”和“有烟香”表示的是地表冷热不均的状况,或者是否是实验现象持续时间过短,学生还没仔细观看玻璃容器内气流的运动方向,实验就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教师就应该根据相应的状况做出一定的调整,若是学生还没清楚实验原理,此时教师应该重新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若是实验现象不明显,持续时间过短,教师则需要再次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注意观察气流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幻灯片、FLASH、音频、录像等,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可调动学生的多维感观,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此外,多元化的多媒体课件表现形式,它不但可将晦涩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化,而且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明确地理概念,易促使他们形成空间维度的概念,从而有效强化其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此外,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重点,延伸教学课堂的容量。因此,它具有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取代的教学优势,在优化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设计“洋流及其影响”时,教师可以利用windy页面展示全球洋流动态情境,使学生打破空间局限,探究洋流的概念及其规律。在观察、探究、总结的过程中反复验证洋流运动的规律是否准确,进一步对洋流对于气候、渔场、航运、环境的影响进行探究。实现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中提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作业完成的形式将更为多样化,例如简单的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材料,以ppt或视频制作的形式展示作业成果,布置VR体验与AR体验任务,操作地理专业绘图软件等。课后的教学评价运用信息软件,可以实时看到学生学习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与正确率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

3.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杜威曾提出“从做中学”,主张学校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相联系。生活情境所选择的生活素材是生活的再现,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与学生的经验相符合。每个人都是存在于生活之中的,生活情境更易使学生从中获得熟悉感和亲切感,并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情境相关联,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他们有更强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把握知识点。因此,教师要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和生活中的素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此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大气热力环流》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问:坐在饭桌旁的我们常常看到和吃到餐盘里的洋葱,但是切洋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忍不住流眼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听说旁边点根蜡烛切洋葱就不会流眼泪,那么这个说法是真的吗?这时就会有学生有经验体会,思考生活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4.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教师从现实的地理问题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特征,展开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载体和基本工具。通过让学生动手绘图,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学习“地图”后,可以布置绘制操场平面图的作业。教师结合操场的实际情况给同学们分组,最后组与组之间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首先,各小组的同学利用已有的工具对操场进行实地测量获得需要的数据。然后,各小组内讨论确定比例尺、图例和指向标。最后,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用测量的数据准确绘制操场平面图。再比如,地理调查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到自然和社会,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地理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农业和工业园区,调查家乡的主要产业分布,也可以调查家乡的人口分布状况、环境质量、旅游资源等。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各科教学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在与时俱进的同时,积极更新教育思想,改进和创新地理教学策略,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本文研讨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以期有效地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敬.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实施难点及改进策略[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2(5):2.

[2]李翠竹.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 000(027):P.1-1.

[3]徐亚超.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明日, 2021(7):0078-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