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2012年以来新一轮普通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新概念,它主要被具体细化在学科教学目标中,是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功能和学科价值方面的融合与发展,近年来核心素养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教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最终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参与到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活动中去,积极思考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对此,本文对新
DOI
作者童文婷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策略

童文婷

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830002

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2012年以来新一轮普通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新概念,它主要被具体细化在学科教学目标中,是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功能和学科价值方面的融合与发展,近年来核心素养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教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最终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参与到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活动中去,积极思考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对此,本文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策略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构建的新要求

1.教学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

数学核心素养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适切性素养,它的提出深化了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是促使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素养,不是作为数学后备人才的必备技能,因此如何从数学教学走向对人的培养,是目前实现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关键。

“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观念。”因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那么数学教学的起点就是学生,学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激发学生真正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凸显教学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宗旨,应依据学生所需知识,能获得何种发展来设计教学,才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表现。

2.教学活动在数学情境中进行

从小学时期,让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是要帮助他们形成数学抽象能力,所谓数学抽象是将现实事物抽离其所在背景形成数学对象的能力。它的基本内容是:从数量关系、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简单地说,数学抽象就是从现实世界进入数学内在的,使学生们学会以数学视角去思考和探究

对于还处在运算思维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抽象知识产生获应用的情境,通过数学化加工营造成一个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拟真情境,让学生回到数学知识产生的源头去体会与思考,亲历数学知识抽象化的过程,学生数学抽象培养才有可能,因此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要在情境中开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策略

1.更新计算教学观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应用了许久,因此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的要求迎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教育行业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过去,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点放在教学学生计算方法,以便他们在考试中取得一个令自己、令他人都满意的好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唯分数论”的咒语已被打破,现在的数学学习,应更多地考虑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把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数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在理解计算原理的基础上类比、推断和总结计算方法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借助点子图等其他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432×12的计算道理,并鼓励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借助数形结合,抽象出计算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素养。把填鸭式教育转变学生成主动接受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阶段性学习的重点关注方向。

2.数学链接实际生活,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新课改明确“生活经验”“生活化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该理念得到了教育工作者更广泛的关注。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未完全形成,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概念时,即便是在教师的讲解下,他们也不能真正地理解。这是因为小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理解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理解的,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以生活化视角看待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以“除法”教学为例,老师在上课前,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看一幅大枣图片,图片上大枣的数目是25个,然后老师就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怎样把这25个大枣分成两盘,每盘里的大枣数相同?”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有学生会回答:“每盘放12个,剩下一个大枣不够分”,老师可接着问:“能列出计算公式吗?”学生们此时都犯难了,这该如何列呢?教师此时可在大屏幕中呈现公式:25÷2=12.5,再对每个数字的含义进行详细讲解。大枣是我们生活中常会见到的食物,孩子们非常熟悉,以此布置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投入除法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有效培养其探究能力,完善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3.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概念及原理较为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渗透于教学各个细节之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帮助化解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勾绘出抽象概念,使其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使其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喜爱做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学",在"认识图形"教学中,笔者创设了"比拼火眼金睛"的游戏情境,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比较、触摸、把它们放在木板上滚,观察、比较不同物体(圆柱、方形、长方形、球等)有什么特征?通过对几何对象进行操作,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认识。充满趣味的数学小游戏,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情境中收获知识,使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对数学的热爱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但需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还要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与理念,将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紧密结合,根据小学数学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特征,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提升其学习的品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设计中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万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No.786(06):221-223.

[2]唐英.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策略[J].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 2020(5):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