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高源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三中学 652100
摘要:初中数学的课堂,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获得"四基,四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课程学习的实践性。也要经历数学化过程,理解数学本质。教学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真实情境创设可从社会生活、科学和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等方面入手,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更多有效教学方法,本文将展开详细探讨,希望能够对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情境;作业设计
教师要注重设计课堂流程,提出合适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迁移运用等学习过程,体会数学是认识、理解、表达真实世界的工具、方法和语言,增强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师们要结合课程的重难点,针对学生易错点,教师重新整理练习题,以及错题重做,使学生得到针对性训练。为了掌握对于学生更有利的有效教学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定背景。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习数学的思考,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情境化教学能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从而途步体会数学的本质。情境增加了学生活动的主动性、趣味性、直观性、生长性,让学生在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识,提升能力。另外,数学教学不能只讲数学情境,而忽视教学情境。因为许多数学内容没有实际背景的,是超经验的。课标指出: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教学情境是为促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好学习服务的。因此,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认知水平与心理需求设置合适的情境。同时,设计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受学习所学知识的必要性。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白板上观看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动画演示。并且依据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反馈的"以生为本"的"四主"教学理念,采用生动课堂新授课教学模式,让课堂走向深入。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载体,设计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全等三角形"的意义。基于学情,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
二、课堂交流与互动
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准确把握学情,结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推敲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挑选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课堂,学生很容易走神。教育理论中有一个"知、情、意、行"的说法,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知",但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达成"行",这对于教师们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它不像在实际教学中抓某个知识点、某个公式那么明确具体,这种感觉上"虚"的东西,正是学生们需要领悟的地方。因此,这就需要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可以适时的采用随机抽答、点名提问或授权学生讲题的方式,也可以设置快速问答中的选择题、课件题或主观题等,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对答对的学生,适时的给予赞赏性评价或奖励小红花,使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学生每天提交作业后,教师应及时对作业情况给出反馈。对于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语音讲解、视频讲解发送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纠错。
三、作业设计多元化
每天的数学作业宜少而精。可以选择与当天教学任务相关的题目或是例题的变式题组。题目难度按照从低到高梯度排列。让学生都能从作业中收获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时间、有精力去开展自主学习。作业内容紧扣教学重难点,方式灵活多变。
例如,针对错题、难题,可以开展个人讲题,小视频讲题等活动。不一定要布置书面作业,可以布置一些其他的作业,比如说单元知识点整理以及错题总结等多元化的作业。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适合学生的作业,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科能力。数学问题本身并不难,但提问的方式很灵活,粗心的学生十有八九会掉进预设的陷阱里而被扣分。要完美的"避雷",就需要学生有一定量的解题经验,做一些重点问题的变式训练,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文字信息量大、数量关系复杂的问题能训练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东西。"思"源起于疑,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种"不懂就问、不会就问"的课堂氛围。这就是"生动"的源头,是我们数学素养成长的土壤和氛围。我们要结合现有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爱思考,而不要把学生教死。学生的"不懂就问"就能倒推着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也给自己放手的底气。
参考文献:
[1] 霍永峰.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 科学咨询,2021(24):239-240.
[2] 周梅. 初中数学课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寻[J]. 新课程,2021(3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