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模型构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吴庆祝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首峰中学
摘要:运用模型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方便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轻松记忆重难点。因此,教师应合理指导学生构建模型,将学科知识点更加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有条理地学习知识,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建模课堂;构建体系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因为初中生物学科具有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的时候很容易感到困难,想要改善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生物教师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比如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生物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全方位能力。本文将针对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征,对构建模型进行探讨和研究。
1.根据教学资源构建模型
比起其他学科的教学,生物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包括结构、功能、物质、能量、进化、适应、稳态、平衡等多个方面,各种内容对不同的模型适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开展生物教学时应按照生物学问题来展开构建、设计。从本质上看,大部分教师反复讲解、展示多媒体视频和图片,效果不如带领学生进行模型构建,在对模型进行构建时,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入、透彻地理解重难点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人体呼吸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不理解吸气引发胸廓扩大的知识点,存在理解性的学习错误,仅凭教师单方面讲解、播放多媒体视频和展示图片,难以把握和学透这部分知识,使得生物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此情况,若教师采用模型构建的教学方式,则这一教学重难点将会轻易的攻克,最终获得显著的教学成果。课堂教学前,学生应做好预习工作,对人体的呼吸运动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随后挖掘材料并构建模型。在课堂教学时,不同学生构建了不同模型,教师选择出科学性强、质量好的模型来演示,并对呼吸运动整个过程进行解释,“伴随膈肌舒张和收缩,胸腔容积将会缩小和扩大,进而引发肺部回缩和扩张,从而出现呼气动作和吸气动作。”这样一来,生物课程的教学难点便可以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顺利解决。通过此方法,学生既能够将生物知识难点攻克,又可以获得良好的生物学习体验。
2.根据已有经验构建模型
整体来看,生物模型构建可以使学习难度有效降低,让教师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不过,在构建生物模型时应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知识水平来进行,站在学生思维角度,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挖掘学生易于接纳的生物模型,避免构建模型过易或过难,使构建模型更加理性科学。从思维认知发展来讲,初中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正在朝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不断转变,学生理解直观形象事物会更快、印象更深,相比之下,抽象知识的掌握难度高。站在生物学科角度,微观结构和抽象过程属于学生的学习难点,如神经元、DNA双螺旋、叶片细胞等结构。通过构建生物模型,教师可以把这些学习难点通过立体、形象和直观的方式展现,让学生增强记忆和理解。与此同时,学生在构建模型时会不断地纠正错误认知,这对正确把握生物知识十分有利。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叶片立体结构进行模型构建,把数层大豆当成表皮细胞,因叶片结构的表皮细胞属于单层细胞,并且保卫细胞所具备的细胞壁存在内壁比外壁厚的特点,因此学生构建模型难以充分展示这一特点。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时,经过修改最终会趋于合理科学,此时学生便会深刻地理解叶片结构特征。
3.思辨分析,团体建模协作
针对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教学,学生应在老师们的悉心引导帮助下以课堂实际教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知识构建,师生协作构建模型能有效的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生物学领域内容包罗天地万象,知识体系相对其他学科来说综合性较强,因此我们想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好生物学知识,必须要充分注重师生协作建模,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构建模型,通过在网络上搜索资料,交流与合作探索,严谨求实的思维推理,以科学建模思维构建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建模的方式对于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而言具有较强的整合作用,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构建模型,系统性地理解知识点本身的意义和内涵,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喜芳. 初中生物“模型和建模”引导深度学习[J]. 亚太教育,2022,(15):119-121.
[2]张莹. 初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究[J]. 亚太教育,2022,(02):190-192.
[3]杨俊蓉,李娟,施利民. 初中生物线上教学的SWOT分析及PCOT模型探索[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3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