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职思政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然性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思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中职思政教师的自我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探讨中职思政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然性及实现路径,以期为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DOI
作者牛含宇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10月20期
出版日期2023-12-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中职思政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然性探究

 牛含宇

唐河县中等职业学校 473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思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中职思政教师的自我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探讨中职思政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然性及实现路径,以期为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中职思政;教师自我成长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中职思政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路人,关注学生的思想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这一目标,中职思政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中职思政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然性

1. 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思政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人物,必须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2. 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教师的竞争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综合实力。中职思政教师必须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

教师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中职思政教师通过自我成长,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中职思政教师自我成长的实现路径

1.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中职思政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涌现,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除了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教师还需要关注时事热点、社会动态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如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学术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需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专业书籍、进行学术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是中职思政教师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2. 增强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对于中职思政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实践。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观摩优秀教师还可以使教师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受到启发,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参加教学研讨会是一种集体学习的方式,可以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参加教学研讨会,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分享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总结和改进的过程。通过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教学反思还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

3.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中职思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师需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方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和创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中职思政教师的自我成长具有必然性。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实现自身价值,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顺. 中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路径探讨[J]. 林业科技情报, 2023, 55 (03): 236-238.

[2]章宏, 黄欢.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报告——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 (23): 91-96.

[3]刘忠伟. 山东黄河流域红色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J]. 亚太教育, 2023, (15): 84-8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