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陈青容
四川省射洪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 629214
摘要:“双减”政策的推行,一方面减少了学生作业上的负重与低效,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给予了更好的条件,作用显著,应当被积极应用和有效展开。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是帮助学生习得自我思考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出于多数小学生存在明显对学习积极性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所以在推行“双减”政策时,教师应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出最科学、最高效的教育模式,从而夯实学生数学根基,保证最终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小学是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启蒙的最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得到了多少知识的储备及奠基,将能直接影响到其后期数学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存在明显的不自觉性,这就导致了以往很多时候教师要将知识内容被动的传输到学生的脑子中,然后一次次督促和监管,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结果有所反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容易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更会给学生根植一种数学难学的印象,从而降低其对数学的兴趣。而“双减”教育政策既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以题量论教学质量高低的情况,还能有效改善教学课堂中低效教学模式,继而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提升。
一、依据小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计划,
小学生多处在懵懂,认知空泛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为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双减”政策因为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创设理念可以以学生目前情况灵活转变,所以更适于在小学教学中予以施行。在双减政策运行中,为保证教学顺利推进,教师要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情况等进行了解,再以课堂教材为辅,制定优质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改善既往教学推进困难,教学质量不高等教学疑难。就拿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为例,在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方案时,教师就可以以班级学生为课程方案衡量准则,设计如下几个课程标准,一通过多媒体动画方式呈现给学生最直观的长正方形概念认知,替代以往只口述分解概念的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思考与体会;二待学生了解到数学概念后,教师再以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开展接下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依据两种图形的各自概念,对教材中的长正方形进行分析与思考,并记录下本小组各自的答案,教师最后再依次对每个小组结果进行评判,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还能加深学生对该数学概念的记忆,同时还能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养成一种竞争意识,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双减”政策要求数学教学“减量提质”,也就是说,要最大可能的减少那些无效教学模式及无效教学内容的篇幅,将教学内容中最优质的部分提炼、加工,然后再以最确切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可以耗费最少的时间,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就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上册中《时、分、秒》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通过动态概念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时分秒后,再从网络上提炼出最常见的时间工具及其它们如何运行等知识,以深化学生的印象。接着教师可再以课堂实践的形式,以抽签等方式让学生依据纸签中的时分秒数据绘画出实际的钟表图形,最后教师再迅速一个个进行结果评估及问题反馈,并及时让学生进行修正,以免让学生对此章节内容产生模棱两可之感,影响最终学习质量。
小学生天生就具有活泼性强,对新事物的关注度高的特点,所以趣味性强,活动性高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性更加明显。因此,在数学教学开展期间,教师还应该加重对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日常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重视力度,并针对性的在课程的引导下,营造一个参与度高,学习氛围浓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将教室设置成一个商贸市场,市场中有卖食物的、有卖衣服的、有卖水果的、有卖文具的,为保证学生深入了解小数的含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设计价格,这时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小数,所以他们多半只能说出整数,那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循序渐诱,告诉学生在整数上添加上点和1~9等数就是小数,经过简单的课堂教学与演练后教师就可直接进入商场游戏中,让学生在买卖中体会到小数的作用及意义,并逐渐深刻而为己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各方面统筹分析目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疑难所在,再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个性特性、兴趣爱好等为出发点,制定学生所喜闻乐见且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有效反馈与互动,以此从根本上保证最终的教学质量,实现“双减”背景下“减量提质”课堂的创设与完善。
参考文献:
[2]李勤莉,褚夫建.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J].辽宁教育, 202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