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及改进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复杂的形势。由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需从作业设计入手增强其实践性,在探究并完成实践性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故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改良,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DOI
作者徐小玲
出处《中国教师》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及改进策略研究

徐小玲

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复杂的形势。由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需从作业设计入手增强其实践性,在探究并完成实践性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故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改良,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提到:“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而语文课程是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反观四周,其实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生活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语文学习中关键的一点是知识的日积月累,所以学生要多进行阅读和书写,但也要注重知识的致用,只有亲身践行才能体会其魅力所在。传统的作业形式只能起到让学生机械记忆的效果,还无法达到实践的效果,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住,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在这种情形之下研究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就显得尤其必要了。

一、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意义

语文实践性课外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作业形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语文作业的不足之处,扩展学习者语文学习的空间,转变其语文学习的方式,并为其语文学习注入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由于语文实践性课外作业形式新颖有趣、内容丰富多彩且实践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作业成果具有开放性,作业评价更加注重个体的完成过程和情感体验,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作业价值的最大化。此外,实践性课外作业也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由于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大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思维发展水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相较于静态的书面作业,丰富多彩、手脑并用、多感官参与的实践性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使其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众所周知,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在小学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杜威所言,“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中推动各类事物发展的动力。”基于此,我们可以将语文实践性课外作业视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助推器,使学生可过完成此类作业,将语文学习的一点一滴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真正领悟到语文学习对其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二、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及改进策略

(一)设计调查探究类实践性作业

在作业中可以适当地增加探究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将探究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就小学生而言,为了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指导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引导他们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语文学习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来说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语文学习还应扩展到社会大环境中,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拓展更大的平台。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份有特色的调查探究类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充当小小调查员,发现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现象,至少写出两个,并说一说感受,这样使学生从小树立文明意识争做文明小学生。

(二)设计动手操作类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就语文实践性作业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作业,如有必要,可以跨学科整合作业资源,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珍珠鸟》一文后,笔者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珍珠鸟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珍珠鸟美丽的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再比如,中秋来临之际,布置学生围绕中秋节做一份手抄报,排版和内容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自行设计和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中秋节传统文化的元素,画面和谐统一,字迹工整,内容充实。这一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还可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库,对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设计阅读搜集类实践作业

我们正身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之中,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拓宽其知识面,促进其汲取更多的精神养料。就语文学科而言,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掌握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当地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的情况进行社会调查,设计一日游的路线图及方案,从而对学生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等进行培养。这样的作业设计,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既扩大了学生的信息储备,又激发了学生探索事物的欲望。再比如,学到《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联系雷锋月的活动,请学生自主查阅有关雷锋的资料,做一份报告,形式可多样读后感、观后感、读书小报、雷锋语录等。除此之外,在阅读过程中,不妨可以适度布置一些诸如绘制思维导图形式的实践性作业,以促进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课外阅读的效果。

总而言之,语文实践性作业以其新颖性出现在教育界中,它既能发挥语文作业的功能,又能在传统作业上进一步优化弥补其不足之处。实践性作业的思路和结论由学生自己根据情况而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作业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学生们无参考答案可寻就会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这样的作业形式之下真正的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学生的思维充分打开,提高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然而,部分教师持有传统作业观,即将语文作业仅仅视为学生巩固知识和提升考试成绩的手段,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提升的长期作用。对此,本文在探讨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意义的基础上,提了设计及改进的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优化当前小学语文实践性课外作业,提升作业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林玲. 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效性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0(4):2.

[2]李磊.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1, 022(001):64-67.

[3]朱召弟.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 品位•经典, 2022(7):153-15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