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对课本知识进行生动趣味化、直观可视化、情景模拟化讲解,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活跃课堂氛围,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等。
DOI
作者韩慧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8卷9月第18期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韩慧

滨城区第八中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对课本知识进行生动趣味化、直观可视化、情景模拟化讲解,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活跃课堂氛围,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误区;对策研究

1导言

为了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挖掘教材中的各种资源,还必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予以综合加工,从而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周围的教学资源,并合理地将其用到课堂中。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2.1教学目标偏离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不少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会注重对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解题能力的训练,以帮助学生考取更高的分数。尽管有一些教师试图把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一起,可是由于现实中来自家长和学生的巨大压力,教学目标好像都成了“考试”。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如若教学目标并非是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当中,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必将少了很多乐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中,学生往往能够迅速地了解所学知识点,但却无法将所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解决现实问题。远离生活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与情感能力的训练,也无法引发和培养学生积极领悟现代数学教育的意识。而部分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缺少了让学生参与实践的环节,也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特点。

2.2教学内容远离生活

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缺乏关注,而仅仅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多所学校旁听时也看到,不少教师讲公开课与平时上课的状况完全不一样。组织开展公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往往精神饱满,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掌握,且课后作业通常也忽视了与实践的联系,只布置了一定的训练题,如此没有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而是指向了“应试”。通过日常生活的数学练习才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比如,在讲到比例的时候,一些教师由于不了解学情,主观上会自然而然地以为学生没有接触过比例,因此他们就会从课本上的背景图入手加以解释。但在学生的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到了“比”的内容。如最好的解释就是一寸、两寸、七寸等各种大小的照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照片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发挥出作用,从而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地积累新的知识。

2.3教学方法脱离生活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与学生有着交互作用。若教师采用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兴趣发展受到限制。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童心还没有完全消退,他们喜欢娱乐、喜欢运动,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故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同时教师用来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教学方式,也会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制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部分教师意识到了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

教师不仅要确保学生学到课堂上的知识,还要保证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将教学内容向生活化方向延伸,提高课后实践力度,学生也可以全面了解数学知识,之后才能将其合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在实际中先进行应用,以此提高综合能力,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意识。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课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逻辑思维。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和家长进行互动,提高课余生活的丰富性。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展开课后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巩固学习到的基础知识,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3.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路径

3.2.1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从包括苏教版在内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所涵盖的知识点不难看出,所有知识点均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关联性。具体而言,就是可以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也可以在各种生活场景中看到数学知识的身影,甚至可以提炼出数学原理。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借助各种生活场景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就必须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小学生沉浸在这种情境中对数学知识的作用价值以及运用方法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3.2.2布置生活实践类课后作业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大多以口算题、应用题、解答试卷等方式为主,很少出现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等作业形式。只要一提到作业,很多小学生都倍感压力,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这显然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的提升。因此,在教学生活化模式下,有必要对作业形式、作业内容进行创新改革,找到课后作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衔接点,使课后作业呈现出多样化形式以及更高的实用价值。

3.3基于教学需求挖掘生活素材

3.3.1梳理教材内容

一方面,小学数学生活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之间呈现出一种紧密贴合、环环相扣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生活化教学并非适用于所有课本知识的讲解,如果生活化教学时机选择不当,不但无益于教学成效的提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效率,分散小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基于上述情况,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针对本学期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将那些抽象性强、理论性强、不易理解、难度大的知识点提供出来。之后,在常规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其他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当中做出最佳选择。通过这种方式,精准锁定那些适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知识点,并且获得充足的时间,有针对性地搜集与之相关的生活化教学素材。这样既可以保证素材的丰富多样性与实用性,又可以确保质量,避免出现盲目滥用的现象。

3.3.2搜集生活素材

作为一名当代小学教学教师,要具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执教能力,除了生活化教学以外,还有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需要借助大量的课外资源。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搜集那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以便于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4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教学理论还不够健全完善,值得借鉴的经验也比较匮乏,极易陷入某种误区中,导致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对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掌握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时常开展教学反思与自我总结,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问题与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完善教学策略,同步推动生活化教学创新,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32):87-88.

[2]孙芳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家长,2021,(11):28-29.

[3]苏小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2):88-89.

[4]崔亚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优化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78-7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