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标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使用策略

摘要 【摘要】语言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语言活动中,儿童需要感知理解一定的凭借物,借助对这一凭借物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思组织自己的独白语言,这对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是极高的。“在语言学习中,儿童也可能只听到他所知道的一切,而不是他所实际听着的一切”。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只听一两次就能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所以把一些形象的图标设计到我们的语言活动中,能使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把握作品的各个细节,并获得审美、情感体验。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文
DOI
作者王雪利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10月第20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图标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使用策略

王雪利

绍兴市柯桥大坂风情幼儿园

语言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语言活动中,儿童需要感知理解一定的凭借物,借助对这一凭借物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思组织自己的独白语言,这对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是极高的。“在语言学习中,儿童也可能只听到他所知道的一切,而不是他所实际听着的一切”。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只听一两次就能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所以把一些形象的图标设计到我们的语言活动中,能使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把握作品的各个细节,并获得审美、情感体验。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文字是陌生的,也是很抽象的,很多字词是他们很难理解的,那么简单的图标,以它形象、会意的特质,作为一种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学习载体,可以较好的帮助幼儿构思、记忆、组织自己的独白语言。相对于大图片来说,图标是一种凝练、抽象的记号,而相对于汉字,图标又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有助于加深幼儿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

一、图标在语言活动中使用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图标

图标是一种凝练、抽象的记号,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它是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学习的载体。可以较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语言活动以培养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幼儿为基本目的,给孩子提供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实践机会。讲语言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语言教育强调要在生活情景和阅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反对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的识字。

 (二)图标的重要性

幼儿学习语言是一个储存、以及运用信息的过程。将图标按语言活动内容排列起来,幼儿虽然不认识文字,却从图标呈现的形式中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有助于他们记忆诗歌内容。图标有助于幼儿了解讲述活动的句式、结构。语言活动的内部结构、句式的排列规律等属于隐性因素,形象的小图标可以使这些无形、抽象的因素变得具体、生动,让幼儿容易理解。

二、图标在语言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一)找准教材关键点巧设图标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活动离不开一个好的内容,有了好的内容,认真地解读教材是一个活动成败的核心。教师应认真地解读教材、理解教材。理解是学习的金钥匙,所以对于讲述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理解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快乐的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把握教材中的关键点,为最大程度地体现图标在语言活动中的使用价值做好铺垫。

(二)多角度把握语言讲述对象  设准相应图标

在进行语言活动中,一个内容要讲述得顺畅、生动,有许多的因素都需要幼儿考虑到。这对幼儿的表述的条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图标是一种凝练、抽象的记号,简单的一条线、一个勾,就能充分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促进幼儿在视听同步的同时指导幼儿进行口语和书面语(图形符号)的有效转换,增强了学习效果。因而对教师的归纳、逻辑能力,教师绘画的技巧均有较高要求,直接影响着图标的使用价值。

语言活动如果没有图标提示幼儿,引导幼儿,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给幼儿提供合适的图标,给他们做支撑,支持他们去尽量完整的讲述。图标是幼儿在活动中讲述的对象,使讲述语言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由于幼儿语言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小班主要应具体形象、颜色鲜艳,画面大而清晰的主要特征;中、大班则开始向抽象过渡,可出现简笔画或一些符号,学习利用图标进行创造性的讲述,如结合对图标的理解,想象人物心理状态、对话、内在动机等。

 (三)图标有效帮助幼儿表达创造语言

图标有助于幼儿学习有序地表达。幼儿学习语言是一个储存、以及运用信息的过程。图标使是对语义的概括和提炼,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表达。如小班儿歌《春风》,在活动中我先朗诵了遍儿歌,并根据儿歌的内容逐一出示图标,孩子们看着图标就能形象地了解儿歌的内容,并能很快地表达出来。活动中我还特意藏起了几个图标,孩子们发现后也能很快说出图标所表达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更乐意表达作品的内容了。

图标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把握这一一时期适时进行引导,无疑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创造力在语言活动中会有充分的表现。但如果教师无法及时呈现幼儿大发言内容,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他们是无法记住自己编过的儿歌、故事或问过的问题的。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幼儿创造性语言的兴趣,也会阻碍他们的创造性表达能力。有了图标就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如在中班儿童诗《老师的手》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教师鼓励幼儿创编老师的手还能做些什么。有了图标的帮助,教师就能记录下孩子们的创编的诗歌,然后边看边朗诵,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他们自己的诗歌,很有成就感。用图标记录其实就是一种书面的表达,它可以是幼儿的思考更为清楚,便于幼儿看到自己的想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

三、图标在语言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一)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  合理使用图标

在一次《狐狸又见乌鸦》的观摩活动中,教师在“狐狸又会怎样去骗乌鸦呢?”的提问后,只请了两名幼儿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两名幼儿都没有完全说出三种办法)。接着,教师就让幼儿用图标的方式表示出三种诱骗方法。在接下来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孩子们翻纸,弄笔,一副茫然。在老师的再三催促下,孩子们画了。结果,大部分幼儿模仿老师作画(回忆《狐狸和乌鸦》活动时的图标。)有两三个幼儿画了用交换的方法,可是,三次方法都一样,只是所交换的物品不同而已。有些孩子还是迟迟没画。到此,笔者有两个疑惑:一是图标是一种凝练、抽象的记号,在活动中,让孩子根据猜想当场画出图标,孩子是否有这个基础?二是孩子在讲述方法时都说不多的情况下,让孩子画图标,是否在为形式而安排?

在讲述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指导幼儿观察,以便为讲述打好认识上的基础。在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幼儿对于如何去骗别人的东西这一生活经验不足,(我们的孩子都诚实守信的。)而孩子们的绘画是画他们知道的或是记忆的形象,并用一定的象征符号来表达。但这一切都是根据生活经验通过联想而创造出来的。而教师却要跨一大步,让孩子用图标表示出来,是否显得操之过急了。《纲要》提出:“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以往单纯的模仿习得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在讲述活动中使用图标还应关注到活动的对象------幼儿。多想想我们的孩子是否有用图标诠释讲述对象的基础?

 (二)形象符号和抽象符号的合理使用

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制作精美的大幅图片已经不再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焦点,而简约、抽象、具有一定符号功能的小图标越来越多地成为帮助幼儿讲述的工具。相对于故事图片,小图标是一种凝炼、抽象的记号;而相对于汉字,小图标又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它是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讲述载体,适于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发展。于是,在我们的语言活动中,小图标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了自身的价值。图标是提高幼儿语言水平的有效“中介”,图标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对讲述对象的记忆,合理使用,能让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