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品文言之美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品读
李亿红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琴江中学 51441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部门对各学科、各阶段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升高。在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文言文作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系统的阅读理解中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引领和滋养。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如何高效开展高中也能文言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希望的相关人士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措施
文言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相较于古诗词、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更加晦涩难懂,其表述方式与学生熟悉的表达模式有着较大差异。学好文言文知识,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因此,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解其言、明其理、晓其义,才能真正地掌握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厚思想,才能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1]。
一、强化诵读,增强学生阅读语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基本出自名家之手,因此在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艺术表达等多个方面都值得学生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教师若想要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强化学生的诵读水平,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强化学生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自身的阅读语感。
例如,在进行《兰亭集序》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笔者就本着“强化诵读,增强学生阅读语感”的教育理念展开了教学活动。此篇文章是一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在教学完此篇文章的基本知识内容之后,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了诵读活动。首先,笔者给学生播放了朗读音频,让学生在朗读家声情并茂的演绎中感知朗读的语气、节奏和读音。之后,笔者给了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两两朗读训练,让学生相互指出对方的有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随机选择了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并以学生的朗读为此基础给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对部分生字词进行正音。最后,笔者让学生齐读了本篇文章,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语感,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
二、巧引品读,赏析文本精妙之处
教师若想要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优化,就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落实创新与优化,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言文当中的每一个字、每一组词、每一句话,从而主动挖掘出文言文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精妙之处。
例如,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笔者就本着“巧引品读,赏析文本精妙之处”的教育理念展开了教学活动。此篇文言文的主要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左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要求学生能够领略到烛之武的才华和品质,并且能够对文本进行自主地赏析,掌握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等等。因此,笔者就针对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中的重点段落进行了探讨和品读,并通过问题的指引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赏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验到了文言文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三、激励自读,实现阅读能力提升
想要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优化与提升,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当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遇到问题时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点播的指导,并给学生创造发表自我阅读体会的机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进行《鸿门宴》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笔者就本着“激励自读,实现阅读能力提升”的教育理念展开了教学活动。在正式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了《史记》,并搜集与司马迁有关的资料。在正式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进行了文本的自主阅读,让学生提前了解文本大意,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接着,笔者让学生分享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内容以及自己在阅读《史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此篇文章的具体教学,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基本层次和结构,归纳作者索要表达的情绪、思想以及文本的创作手法等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文言文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简洁的文字既蕴含着丰富的深意,又体现着超高的艺术价值,如此才能传承至今,才能积极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学子[2]。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充分认识文言文阅读教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诵读,增强学生阅读语感”“巧引品读,赏析文本精妙之处”以及“激励自读,实现阅读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展开探究,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将这一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这不仅对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时代意义,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身体力行的基本义务。
参考文献:
[1]张蕾.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有效感知内涵 切勿咬文嚼字[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4)4.
[2]江昭华.“文本细读”与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探讨[J].高考,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