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张军
威远县教育和体育局 642450
摘要:在当今教育领域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学科,其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灌输。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涵盖了逻辑推理、归纳分类、空间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在生动情境中激活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偏向于直观和具象,因此,教师通过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数学游戏、实物展示、生活实例引入以及互动性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火花。特别是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灵活多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情境设计。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内容为例,当探讨“图形变换”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图形魔法师”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软件亲自操作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观察变换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变换的奥妙,还能在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活。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了数学的美妙,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数学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数形结合中深化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它利用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的图形表示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中的“分数的意义”为例,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通过绘制圆形图案并将其分成若干等份,用不同颜色表示分子和分母,从而直观地展示分数的含义。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割图形来表示不同的分数,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这种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在操作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知识整合中拓展数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和串联数学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进一步启迪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是一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多元化数学思考。同时,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夯实数学思维的基础。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中的“四则运算”为例,教师在教授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运用这四种基本运算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在购买不同商品时需要支付的总金额,或者计算在打折、满减等优惠活动下的实际支付金额。通过这样的综合性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计算,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有效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这种知识整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在实践运用中强化数学思维
在设计数学课堂活动时,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连贯性和实践性,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通过理性地评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和操作机会,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构建更为稳固和全面的数学认知体系。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有效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出发,设计一个实践活动:“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扩建一个长方形花坛,长度是10米,宽度是8米。请你们根据所学知识,计算一下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立刻开始思考并尝试计算。很快,有学生给出了答案:“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花坛的面积是10米乘以8米,等于80平方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在花坛四周种上一圈草坪,草坪的宽度是1米,那么草坪的面积又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他们开始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数学思维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影响着他们未来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从生动情境、数形结合、知识整合到实践运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数学之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从而培育出具备高度数学思维能力的新一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孟献英.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 2023(34):40-41.
[2]洪诗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4,(1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