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策略摭谈
齐利娟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伊洛中学 4719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已逐渐成为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直观性、生动性、超文本性和互动性特征,在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可以促进教学形式由传统单一向多样化形式转变;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策略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情况可以发现,教师在小学生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且天性活泼,在课堂学习中较为好动,学生思维无法同教师思维紧密相随,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然而,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单一的文字化教材以影音、图像方式为学生呈现。此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有助于教师开展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多媒体技术,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活跃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借助多媒体,还可以将同教材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示,教师也无须再设置纸质教案,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电子教案的备课形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又有效缓解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的教学策略
2.1发挥多媒体形象化的优势
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陪伴着,因为教师要摆脱在传统教学设计中的思维模式,要围绕学生,从学生学情、能力、兴趣、成长规律等入手,结合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形象化的呈现优势,对知识剖析的作用,为学生设计内容,消除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让学生能快速融入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获得新知。
比如,在给学生教学拼音的时,教师可以用精彩的、颜色鲜明的PPT来设计内容,给那些干巴巴的字母注入活力,用生动、形象,且伴有音乐的呈现方式,赋予它们生命,使学生亲自与它们交流。事实证明,对于天性活泼的小学生来,运用PPT演示文稿来教学,既能降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的难度,也能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使学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对学生的关注上,及时相机指点、点拨学生,帮助学生扫清学习中障碍,纠正学习中的误区。另一方面,拼音是保证学生以后汉字发音是否标准的关键,所以拼音、字母的标准发音很重要。我们知道发音的标准又与口型、舌头的运用、上下唇、牙齿的闭合等关系密切。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如何运用口型等发音时,他们不易理解,模仿不到位,导致发音不标准,影响拼音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比较真实的口腔发音图或者模型,给学生讲明白发什么音,要注意的细节等,这样就能让学生观察,模仿、学习,掌握拼音发音的要领,为学生汉字的发音,普通话的培养,以及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2.2借助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难点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最大的作用不是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是它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学懂课堂内容,能学好语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呈现过程,要把学生引进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索、思考,在过程中发现结果,发现结果的本身的意义,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白鹅》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其实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作者以贬扬褒的写作手法,会让学生陷入理解的误区,明明看着作者挺讨厌的鹅的,可他又从鹅的吃相、走相、站相,尤其鹅吃饭的过程中,把鹅写得那么神气十足,活灵活现。为了纠正学生的理解误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投影仪,来展现鹅的形象,让同学们对鹅的吃相、神态有直观的了解,再与狗偷吃鹅食的神态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到鹅的高傲,进而引导学生讨论: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发表一下你们对鹅这种吃食态度以及其高傲的理解。学生1:感觉鹅很霸道,很难伺候。学生2:我觉得它特有个性,很讨人喜欢。教师:你们觉得作者喜欢鹅吗?学生3:讨厌吧,你看他的描写中似乎也很反感鹅,如他用到的这些词:叫嚣、大模大样、高傲、左顾右盼、傲慢、架子十足等等。学生4:才不是呢,这恰恰说明作者对于鹅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喜欢,对它老爷派头和高傲神气的喜欢等。作者这时在借贬扬褒,更加突出它对白鹅的喜欢等等。
多媒体的课件中翻动着鹅的一些图片,它的站相、吃相、走相等,课堂中学生结合这些图片以及课文内容进行讨论,这不但解决了难点,让学生理解了作者以贬扬褒的写作手法,更能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那就是在讨论中梳理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如,“伸长了脖子左顾右盼”“有人登门就厉声叫嚣”“架子十足”,吃饭“三板一眼,一丝不苟”等等,这都体现出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喜欢、欣赏。如此不但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内容,增强学习的信心。
2.3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微课也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它不但方便学生预习、再学习,也方便学生在复习中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微课的短小精悍,方便学习等特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改变学生学习现状,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首先,借助微课进行有效预习。在信息时代大多数教师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他们会提前把课堂重点内容,或主要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结合这些微课,完成相应的预习或者学案。比如,《杨氏之子》的预习微课中,教师结合课文中一些句子,如“甚聪慧”等,用几分钟时间分析了“杨氏之子”的特点等。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杨子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虽然课文中对杨氏之子的机智都描写了出来,但是由于是古文,如果没有微课的帮助,这个预习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些难了。但是有了之前微课的学习,再加上学生可能也会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就能快速理解内容,完成作业:杨子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反应快、会听话、会说话。这不但增强了学生学好这篇课文的信心,为课堂有效教学做好准备,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次,借助微课进行复习。复习是学生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融合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微课,让学生进行课后或者阶段性、针对性地复习。比如,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如果发现对于课堂上的知识有遗漏,就可以借助微课进行再学习。微课一般都是五六分钟,方便学生进行再学习,也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当然,在阶段性的复习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查漏补缺,把曾经遗留的问题都通过对微课的再学习解决掉。如此,既方便了学生的复习,也能扎实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为小学语文教学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方便了教师教学的创新,课堂过程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能力的提升,从而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07):109-110.
[2]王玲.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解读[J].读写算,2020,(35):15-16.
[3]李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初探[J].小学生(下旬刊),2020,(08):80.
[4]曹恒煊.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