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于教,以教促德—— 探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摘要 【摘要】摘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寓德于教、以教促德,将德育渗透于高中政治课教学之中,无疑是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内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紧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系统分析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建议。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期望能够推动高中政治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新
DOI
作者刘翠芳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月1期
出版日期2024-03-0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寓德于教,以教促德—— 探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作者姓名:刘翠芳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    邮政编码:413000

摘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寓德于教、以教促德,将德育渗透于高中政治课教学之中,无疑是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内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紧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系统分析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建议。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期望能够推动高中政治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德育;渗透方法;教学实践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和态度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无论是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行为都应该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为学生提供一个正面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的熏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中的实例等分享给学生。比如在学习“生活处处有哲学”时,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面对困境时,如何运用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此外,高中政治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增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引路人,为学生树立一个值得效仿的道德标杆。

二、深入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过对教材中德育知识的深刻解读,以正确的理论知识为支撑,开展德育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政治和德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一些章节涉及到消费观、金钱观等价值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章节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以“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等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的危害。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理性消费、节俭消费等正确消费观念的重要性。这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贴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渗透德育

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引导。在举例说明时,应将德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或者以高中生普遍关注且有一定探究意愿的网络热点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当前的特点、思想发展状况进行知识点的选择。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面对多样化的思想观点时,仍能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与问题解决方法。总体而言,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提高其综合认知能力。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事件或者学生关心的问题,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青年的责任与使命等话题进行讨论。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事件来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和魅力,从而使德育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德育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进行德育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真正体验和感受德育知识。因此,政治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课堂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

“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他们可以走进当地的工厂、企业,与一线工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通过与劳动者面对面的交流,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劳动者的伟大和不易,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价值。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比如:劳动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如何平衡劳动者的工作和休息?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劳动者的重要性,还能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德育知识的内涵和价值,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践中体验到的情感和感悟,也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提高其综合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应该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结语:通过以上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德育的种子在每个政治课堂都能生根发芽。寓德于教,不仅让知识更富有生命力,也让教育更具温度。以教促德,是每位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德育之花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绽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任静涛.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路径[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5):89-91.

[2]李宏强.高中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探究[J].学周刊,2023,(20):103-105.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34

[3]邵中明.浅谈如何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J].中学课程辅导,2023,(17):69-71.

作者:刘翠芳,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组核心成员。课题编号为XJK9BJC036,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研究。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