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黄越
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441200
摘要: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育要突出趣味教学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多种趣味教学方法和资源,如游戏、活动等,将趣味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探索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育要突破传统抽象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利用趣味教学手段和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从而促进学生从趣味当中获得有效的知识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应用思考;应用策略
在小学阶段,数学相对枯燥,老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思想,讲解知识的方式也很单调,使得学生无法提升学习的质量。教育改革中理念的更新是核心,老师要重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走进课堂时充满渴望,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小学数学老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思维,引入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趣味学习活动后,可以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思考
趣味性教学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学生,应设法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于小学生的自主思维锻炼,尤其是改变以往大量依靠教学指导或者知识传授的方式,教师应该更多地从课堂的主导者或者施教者的身份逐渐的向引导者的身份过度。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可以得知其喜欢趣味性的活动,会为了兴趣付出自己更多的热情,这就是趣味活动构建的宗旨。因此在使用趣味教学法之前,教师首先要科学、合理、客观的分析不同教学对象的特征,做到因地制宜。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有一些可以提取的需要教师进行筛选,而更多形式则应该进行尝试,为学生带来更加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模式,这样学生在趣味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完成学习,在趣味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运用能力,培养兴趣与爱好,放大课程教育功能。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应对教学挑战,需要拓展数学教学的宽度,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来实现教学创新,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要强化数学思维意识的转化,给学生创设一些相对自由、灵活的趣味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获得较高的学习回报。
二、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趣味性计算教学活动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但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它枯燥无味。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想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就必须要充分的为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注入新活力,采取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场景当中快乐的进行自主探究。帮助教师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提升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例如:在乘法教学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拿起跳绳,根据乘法口诀表上的数字,跳相应的次数。例如,如果要计算5+4,学生可以跳5下,然后再跳4下,最后算出结果。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乘法的乐趣,也能提高他们的乘法技能。或者可以将一张乘法口诀表分成若干个小块,让学生将它们拼成完整的乘法口诀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记忆乘法口诀表,并培养他们的拼图能力。在轻松愉快的趣味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很好地吸收了乘法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在其中融入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实现了当堂练习,当堂纠正。这样既贯彻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又针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提质增效。总之,通过采用趣味教学方法,可以让乘法变得更加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构建趣味实验创作游戏,促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数学知识属于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非常强的应用类学科。运用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式很难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感,久而久之就会打消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想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就必须要充分的为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注入新活力,采取多种多样的数学游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场景当中快乐的进行自主探究。帮助教师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提升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以《认识图形》相关的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七巧板创作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和认识图形。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设定一些固定的必须要完成的图案,让学生们运用手边的七巧板进行创作。随后再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创作。所有的创作都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经验分享。讲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些图形会被摆放在这些位置上,自己的创作理念是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创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图形的自我探究热情,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们会积极主动设计相应的探究方案,不断的校正自己的行为过程中,并且积极主动的找到最佳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因此通过实践游戏的方式无疑可以启发学生的几何思维。
结束语: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进一步落实趣味化教育理念。数学教师需要成为一个教育创造者,将趣味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将学生感兴趣的教育内容导入课堂,设计轻松高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