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当下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采取合作学习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氛围的趣味性,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更能解决学生厌学、热情不高等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情感。
DOI
作者吕美芳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合作教学策略研究

吕美芳

济南市钢城区新兴路学校

 

摘要:当下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采取合作学习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氛围的趣味性,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更能解决学生厌学、热情不高等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情感。
  关键词:数学;合作;教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实践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应用类学科,传统灌输教学容易使学生抵触、畏难。合作式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及思路都有重要意义。以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实践及应用作简单研讨。
         1.课前合作式预习
  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更加先进智能,能够保障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及优化,互联网教学资源更加充足,教师能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跨空间协作沟通,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为实现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课前预习对学生整体上的学习有直接影响,是决定成效重要的条件。教师可将互联网信息资源作为载体,把课前预习和合作学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示例,教学长方体时,教师先分组,布置预习任务,包括组内分工分别收集资料,知识互讲,知识点提交总结这三个环节;教师再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明确各个小组收集预习资料的任务;最终,达到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把预习知识做笔记的目的,最终实现合作预习。实际分组中,教师需做好:每个小组组员人数相同,确保合作预习公平;分组时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及个人能力,确保组内人员互相合作辅导,完成合作;在组长选择上,教师应挑选社交能力强,学习能力高的同学,协调管理合作过程,并要求组长帮助督促成绩较差生,提高其合作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小组发挥原本的作用,有效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
        2.合作式学习目的
  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创新,合作学习更加丰富,方法得以扩展,已然成为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方法,促使教育事业往人性化道路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目的有二,其一为了让学生能主动、自主的参与学习,在当前改革背景下,对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重视,在合作学习下,教师以小组单位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探索,使其思维得到扩展,实现协作讨论,自主思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兴趣被充分激发,最终实现学生主动、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其二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提升品质,新课标改革除了对学生知识体系有较高要求之外,更注重个人素养及其品质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生活与工作要求。在合作学习下,教师将小组需求作为目标,学生经过互助、协作探索,最终完成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团结合作,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公平精神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培养。

3.课上情景式情境
  根据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合理设计情境,以此推动学生对于枯燥知识的理解,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课上质量的目的。课上创设情景式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上,教师提出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组内思考和讨论,进而获得答案,加深记忆和理解。课上情境如何设置,是决定能否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设置时,教师需确保情境与课堂内容相符。实际教学时,首先,教师先组织学生单独练习题目,然后组内讨论,发现问题,最终实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情境对合作学习是有辅助作用的,缺乏情境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发现不了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学习习惯养成。通过课上情景式情境,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探究分析能力,促进全面性发展。示例,教学周长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课件,通过动态形式向学生讲解周长、时间和速度等,讲解完,提出“动画中哪个人物的速度最快”、“操场长度”、“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等,组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后组内挑选组员上台讲解。经过模拟情景,提升了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及生动性,充分调动个体探索的积极性及兴趣,显著提升课堂气氛。
        4.合作式复习
  教学观察物体时,该知识点对学生实践动手和空间想象的能力有很高要求,教师在课下可组织分组,在小组内开展作业练习和设计活动,集思广益,小组分工,共同制作物体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完成作业的解答和探索。合作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对组内操作实践和复习过程进行视频记录,帮助日后课业探究。针对各个小组发现并提交的数学问题,教师给予针对性的点评,协助每位组员发现自身不足及问题,最终进行小组知识查漏补缺,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需注意的是,教师在小组合作探讨时,应融入到该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并帮助出现的问题。小学生羞于表达,极易敏感、怯懦,教师可通过言语、眼神、动作等给予适时鼓励,激发其自信心和参与度。只有教师不断的完善,积极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及鼓励,才能促使学生参与合作,挑战自我,改善自我,主动、积极的投入合作学习中,提升自身学习的能力及效果。
  综上所述,合作式学习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能较好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能动性,激发潜能,提升主动性及积极性,作为教师,需不断升级创新合作学习的方式,通力协作,用心教学,使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效,推动数学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亚平.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 甘肃教育研究,2023,(01):42-44.

[2]吴登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教育研究,2022,(12):90-93.

[3]王秀玲.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浅谈[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6):184-18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