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家长亲子沟通能力的提升

摘要 【摘要】摘要:要想做一名智慧的、能与孩子良性沟通的家长,需要一定的技巧。目前亲子沟通方面主要的问题有:家长对自身情绪稳定不足、与子女的沟通不畅、对子女的陪伴质量不佳等。本文将从提升家长情绪管理、了解孩子内心需求、良性沟通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家长沟通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DOI
作者覃琪恒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 2月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4-0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中学生家长亲子沟通能力的提升

覃琪恒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535000

 

摘要:要想做一名智慧的、能与孩子良性沟通的家长,需要一定的技巧。目前亲子沟通方面主要的问题有:家长对自身情绪稳定不足、与子女的沟通不畅、对子女的陪伴质量不佳本文将从提升家长情绪管理、了解孩子内心需求、良性沟通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家长沟通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 中学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法》强调,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应该是家长,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开展家庭教育。家长通过沟通交流、榜样引领等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因此亲子沟通能力的提升,对中学生及其家长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家长对自身情绪的管理能力、对孩子心理的掌握能力、良性沟通的能力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长的情绪管理

面对工作生活上的种种压力,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但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在交流时不仅达不到沟通目的,还可能将负面情绪传给孩子,甚至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父母作为更成熟的个体,要多作自我察觉,了解情绪背后的信念,及时合理宣泄,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一)自我察觉,了解内心的渴望

情绪ABC理论指出,影响我们情绪和行为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关于事件本身的理解和信念。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家长们要面对很多的社会压力,当碰到情绪糟糕的情况,要先冷静下来,察觉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再剖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也就是情绪背后的有什么样的不合理信念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以偏概全、夸大化等特点。再次,还要找到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是否渴望尊重、接纳、包容、肯定等而不得?接纳自己的渴望和情绪,进一步思考接下来自己能做什么?出于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目标?尝试改变自己的认知、情绪、行为家长自身产生变化,一定可以带动孩子和周围的家人产生变化。

(二)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

了解自己的信念系统后,可以尝试对其进行辩论或者修正,通过改变这些信念,引发新的情绪与行为,实现情绪的调节。比如,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在拿着手机,甚至久久没有放下,就认为孩子是在玩手机,甚至发出“你怎么一直玩手机”这样的感叹。孩子可能是在和同学聊作业的事情,被冤枉了,会辩解“没有啊,我是在跟同学聊学习”、“我也没有一直玩手机啊”。家长如果认为孩子就是不能玩手机,一看到玩手机就是不对的,就是要被训斥的,那么跟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可能就越来越少。如果家长能对自己这个观点稍加调整,“孩子用这么久手机,是在聊什么?我想了解一下,如果是在玩游戏,是该提醒他写作业了”,进而向孩子求证,倾听孩子的声音,可能由此打开了沟通之路,对孩子有更深的理解。

   (三)合理释放压力

家长可以尝试通过影音、购物、吐槽、哭泣、培养如摄影、书法等兴趣爱好的形式,进行情绪调节,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以上活动。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可以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二、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具有矛盾的心理。他们既为自己成为大人而高兴,也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烦恼,如既渴望独立,在做决策时又依赖大人;渴望与大人推心置腹平等相处,又害怕他人了解自己;渴望学有所成却又渴望轻松自在等矛盾心理,此外,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自我话语权渴望增强,有时候与他人意见不合时还容易冲动。他们渴望父母将他们视为成人,向朋友一样相处,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权。但他们自控能力有限,判断能力不足,对家长的管教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需要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彰显智慧,不断适应孩子的心理需求,找到合适彼此的沟通方式。

   三、良性沟通

  (一)沟通内容

家长在于中学生交流的时候,话题可以多元化。很多中学生家长习惯性与孩子谈论学习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在校的生活情况、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况、有什么好玩或者困难的事情等等。家长还可以与孩子探讨如校园欺凌、性侵、不良行为习惯等话题,交流对这些热点话题的看法和态度,及时了解孩子是否有类似的困扰。

  (二)沟通方式

沟通是传递者将自己要表达的信息,通过一定的信息编码,传达给信息接受者。由于个体差异,在传达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有效沟通就是尽可能的使发出的信息与接收到的信息尽可能的一致,以实现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与理解。家长们可以尝试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公式是:“我观察到……我感受到……是因为我……我请求……”,并真诚地倾听反馈。观察(说出事实)、感受(说出感受)、需要(说出为什么)、请求(提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要求)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家长客观地描述事实,在自我察觉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明确具体的请求或者期待,才能引发良性的沟通,唤起孩子沟通的动向。

  (三)言传重于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孩子,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给孩子示范正确的行动导向。要求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真诚的人;要求孩子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自己首先要有忘我的工作态度,在生活中情绪饱满;要求孩子热爱学习,自己首先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家长们注重提升亲子沟通的能力,尝试与孩子良性沟通,也是在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沟通能力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家长与中学生共同努力,有效沟通,构建和谐家庭。

参考文献:

[1]曹海琴&檀曦小分队.(2017).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现状与提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04),46-51.

[2]高书国.(2021).论家长教育胜任力及其提升策略. 中华家教(03),21-31.

[3]凌冲 & 朱佩芳.(2022).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胜任力提升探索. 中小学班主任(15),53-55.

[4]刘珍.(2020).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对策.当代家庭教育(36),35-36.

[5]苏梦圆.(2022).家长教育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