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
宁保荣
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中学 746000
摘要:家乡文化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资源,将其融入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文化认同感。本文探讨了家乡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表明,挖掘家乡地理资源,可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能实现家乡文化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这些策略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培养其爱乡爱土的情怀,对于推动地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家乡文化
引言:家乡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是新时代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地理学科与家乡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家乡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景观、历史变迁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教学资源。将家乡文化引入地理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唤起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探究家乡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时,能够建构起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家乡文化中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也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契合。学生在挖掘、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增强地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坚定爱国情操和责任担当。因此,家乡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是促进地理教育创新发展、彰显地理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家乡地理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家乡地理资源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富矿,教师应深入发掘其教学价值,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可将家乡独特的地理景观、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等融入课堂,设计探究性、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感悟地理知识的鲜活与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应梳理家乡地理资源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关联,精心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例如,教师在教学“常见地貌类型”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实地观察家乡河流的形态特征,如河道弯曲程度、河谷宽度、河床坡度等,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初步感知家乡河流地貌的独特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河流侵蚀、搬运、堆积等地理原理,分析家乡河流地貌的成因,并解释“为何家乡河流如此蜿蜒曲折”这一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家乡河流地貌图,并在图上标注不同河段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帮助学生巩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深度融合
创新教学方式是实现家乡文化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将家乡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地理课堂的有效路径,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沉浸式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悟家乡文化的地理内涵;又如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在亲身实践中领略家乡文化与地理知识的紧密联系,培养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进而达到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水循环”这一课时,可以以家乡的某条河流为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从河流的发源地开始,追随着水滴的旅程,经过山间溪流、平原河道,最终汇入大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介绍家乡河流的历史渊源、文化传说,以及与当地居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们在聆听教师的讲解时,就会仿佛也跟随着水滴,游历于家乡的山水之间,亲身感受到水循环的奥妙。此外,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家乡河流的流向、水文特征,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水循环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加深学生文化理解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深化学生对家乡文化理解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立足地理学科特点,将家乡文化融入评价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的认知、理解和内化。例如,教师在教学“植被”这一课时,可以以家乡甘肃为例,向学生展示河西走廊与陇南山地的景观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家乡植被类型的差异。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如可以对学生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家乡实际情况,探究“家乡特色农作物与其生长环境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农业专家等方式收集资料,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教师要注重评价其真实性和代表性,并对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最后,学生可以用图文、视频等形式汇报探究成果,展示家乡文化的多样魅力,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家乡文化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乡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探究地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唤起情感共鸣,学习地理的兴趣油然而生。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得以培育,必将助力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爱,李高峰.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路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4(5):72-74
[2]刘彬.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情怀培养策略研究[J].教师,2024(1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