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长春市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 130031 曹洋
摘要:本文围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与实践展开论述,从在课堂中引入与音乐有关的游戏、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开展欣赏教学让学生享受音乐精彩等三个方面,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养;培养策略
一、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与音乐有关的游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与音乐有关的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设计节奏游戏,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语言等方式表现不同的节奏型,从而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感知,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先示范几种常见的节奏型,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让学生跟着模仿,感受不同节奏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发声,演奏一些节奏句,让学生分组创编对应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还可以尝试用语言念唱节奏,增强节奏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知节奏,还能提高协调性和表现力,体验节奏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开展音高游戏,让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变化来判断音高,提高音准能力,教师可以运用钢琴、电子琴等乐器,弹奏不同音高的音符,让学生辨别音符的高低,并尝试用声音模唱,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声音演唱一个音,另一组接着演唱比第一个音高或低的音,两组学生不断交替,感受音高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音高辨别力,也能锻炼学生的音准,为歌唱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开展音色游戏,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音乐听辨能力,教师可以选取几种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让学生聆听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段旋律,感受音色差异,还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根据音色特点猜测演奏的乐器,这样的游戏能够开发学生的听觉潜能,提高音色辨别力,为欣赏和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做好铺垫。
二、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动态的特点,可以将抽象的音乐概念、音乐知识通过图文、声音、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教学音乐音階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音阶动画,形象地展示音阶的音级构成和排列顺序,同时配以相应的音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音阶的音高变化规律,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巧妙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音阶的概念和特点,加深印象。在学习乐器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讲解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让学生对乐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学习钢琴时,教师可以播放钢琴演奏的视频,详细讲解钢琴的键盘构造、踏板功能以及手指在键盘上的运动要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演奏概念,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钢琴家的演奏片段,让学生欣赏钢琴演奏的技巧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音乐编辑软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鼓励学生尝试编配简单的旋律和伴奏,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选择不同的音色、节奏、和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小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创作的乐趣,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创作心得,分享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共同进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避免喧宾夺主,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度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给学生留出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欣赏教学,享受音乐精彩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独特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欣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领略音乐魅力,享受音乐美好,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欣赏曲目,既要考虑曲目的代表性和经典性,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民歌、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文化的特点,在学习民歌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茉莉花》《青藏高原》等曲目,引导学生感受民歌质朴、淳厚的特点;在学习西方古典音乐时,教师可以选取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经典作品,让学生体会古典音乐的优雅、高贵气质;在学习现代音乐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流行歌曲或影视配乐,让学生感受现代音乐的多样性和时尚性。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聆听、深度感受,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节奏,感受音乐的起伏跌宕、抑扬顿挫,体会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时,教师可以讲述天鹅湖的故事背景,播放芭蕾舞剧的片段,引导学生想象优雅的天鹅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感受音乐优美、梦幻的意境。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欣赏感受,分享心得体会,可以引导学生描述音乐给自己带来的画面感、情感共鸣等,畅谈自己的欣赏感悟,教师要营造宽松、平等的交流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引导学生相互倾听、互相启发,在交流碰撞中加深理解,提高鉴赏水平,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与欣赏曲目相关的音乐知识,如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事迹、体裁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结论: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与音乐有关的游戏,教师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渗透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音乐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通过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魅力,陶冶情操,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这些策略的巧妙运用,能够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娟.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对策探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15):96.
[2] 李云珍. 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 新课程,2022(1):34.
[3] 曾晶晶.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J]. 新课程,2022(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