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
岑祖和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向阳镇党隘村完小
摘要: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所学知识的复杂度和所学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如何将繁杂的知识体系转变为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这是所有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教学时的基础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设
引言:在新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课堂已经成了各界关注的重点。课堂的高效构建也需要教师们的努力和创新。然而,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多数教师仍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的创新度不足。教师应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创新教学策略,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一、以生为本,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
高效的培育需要有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收,课堂的气氛比较低沉,学生也难以获得参与感。因而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改革要求教师要时刻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不能将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充分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可以带着学生们进行了延伸学习。众所周知,这篇古文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典型性,鲁迅的人物形象是十分有魅力的,为了使学生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故事背景,也为了加强学生们对于鲁迅的认知,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开展了“讨论小课堂”,教师可以就本文内容与学生展开了以下探讨:为什么要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我们能够从他的身上看到哪些美好的品质?之后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在谈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们基本能够将主要内容回答出来,都能够意识到鲁迅身上的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延伸,并鼓励学生们能吸收鲁迅先生身上的优点,在未来为国家献出一份力量。这样既升华了课堂内容,也加强了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
二、积极拓展,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光靠课本教材上收录的内容还远远不够,也无法做到全方位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开展一些具有较高教学意义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也能够带给学生们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们在多元化的教学中得到进步。
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更有代入感,也为了学生们可以真正认识到这篇文章的内涵所在,教师就在基本传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次探讨赛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五壮士的勇敢行为进行阐述,有的学生会说:五壮士的行为太感人了,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有的学生会说: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放在当代社会,也是值得赞扬的;也有的学生会说,他们奋勇抗日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代人学习和歌颂。最终在这样的探讨下,激发了学生们畅所欲言的兴致,让课堂也变得充满活力,学生们对五壮士的学习和钦佩也得到了升华,将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和理解和感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掌握,进而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整体的提升作用。学生们在拓展中进一步的加深了认知,也使得课堂更加多元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教学方法
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中,直观的演示与讲授方法是最普遍与常见的了。运用PPT放映的形式,教师可将事先备课时做好的课件进行放映,从而省去了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与图片的放映,使学生直观而直接地获得知识,感受教学内容。有时长篇大论的讲解是比不上几分钟的相关视频放映的,这是一个抓住关键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深切领会这一点。
例如,在教授《古诗三首》中的《宿建德江》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内容的翻译。学生需要先领会诗歌意义,才能对文章思想感情进行领会。诗歌内容翻译完毕后,教师可以试用信息技术设备播放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关于诗歌的朗诵和相关景物内容的放映,音频将原文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再配上优美的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学生看得十分入神,都被诗中的优美意境深深地吸引了。视频播放完毕,教师可以再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学生的情感态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教师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已经深深地沉浸到诗文的意境中去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诗歌的创作主旨,整堂课进行得十分顺利。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教学的这一课的教学取得了成功。课后,教师可以分析下这堂课成功的原因,发现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产生共鸣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而信息技术正是实现这种方法的途径。
总之,学生能真正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还在于教师讲授,离开了教师,课堂是不能称之为课堂的。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精心备课,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多开发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让课堂上的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