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DOI
作者白云龙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0期
出版日期2023-10-1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白云龙

张家口市张北县新盛小学07645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教学理念落后。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这种教学理念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未能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其次,教学内容单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拓展。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未能充分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文学作品、历史文化、社会实践等。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单调乏味。最后,教学方法陈旧。有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创新和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探讨

1.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春节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习俗。通过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北京春节的重要性以及当地人民的习俗和风俗。其次,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北京春节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声音,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北京春节的氛围和特色。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如放鞭炮、舞龙舞狮、贴春联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优化游戏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优化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将相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游戏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场景和对话,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这样的游戏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故事接龙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将相和》的故事情节,依次每人说一句话,共同创编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的游戏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游戏教学模式的优化,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游戏中,学生需要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多方面的思维活动,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个性特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通过运用图片、画面和视频等信息化资源,教师可以更生动地呈现语言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以《观潮》教学为例,考虑到学生可能没有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色,而且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创造一个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语言知识,并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通过信息化手段展示给学生。通过观看真实的画面,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从而对文章描述的场景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展示大潮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下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描述和修辞手法。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文章中的一些精彩句子或段落,让学生朗读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或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描述与猜测”的游戏,让学生用文章中的语言描述大潮的景象,然后让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测画面中的景象。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够增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丰富审美方法,培养审美情趣

丰富审美方法,培养审美情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多种途径的审美体验和实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塑造美好的人格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通过真实的画面和生动的影像,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感受语言的美妙和生动。通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户外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通过观察、感受和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的重要任务,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助力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促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苗苗.关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9):3.

[2] 王文华.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研究[J]. 考试周刊, 2023, (2):46-5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