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新时期的素质改革背景下,德育在小学阶段所呈现的育人地位日渐突出,并给教师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所开展的德育工作更规范,教师需要遵循家校协同指导思想,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确定接下来的德育工作目标,并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德育活动,促使学生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双向引领下,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展现出优秀的行为品德。
DOI
作者胡军兰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3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3-10-1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德育教育研究

胡军兰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

摘要:在新时期的素质改革背景下,德育在小学阶段所呈现的育人地位日渐突出,并给教师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所开展的德育工作更规范,教师需要遵循家校协同指导思想,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确定接下来的德育工作目标,并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德育活动,促使学生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双向引领下,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展现出优秀的行为品德。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德育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遵循立德树人思想导向,优化开展德育工作,以培育学生形成优秀品格。而为了保证所开展的德育工作覆盖范围更广,呈现的德育效果更加理想,需要遵循家校协同的思想导向,与学生家长建立起良好沟通联系,构建德育共同体。本文主要从家校沟通、明确主题、以身作则、共同监督几个维度展开分析,希望能助力小学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1以身作则,渲染和谐氛围

在践行家校协作思想时,教师需要将正确的德育思想观念有效渗透给家长。双方在接下来的德育范围内,坚持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标榜作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和引领,促使其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当中,能树立起端正的思想观念,展现出优秀的品格素养。比如说,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家风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引领家长在平时的家庭生活当中,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内涵。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引,促使其展现出优良品格。或者,组织家长参与到德育话题讨论交流当中,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将正确的道德思想含义有效渗透给学生,促使其在今后能明确努力和学习的方向,实现自我素质的有效建设与提升。在德育视角下,教师需要与家长之间密切沟通交流,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针对学生在平时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学生在道德素质表现中的问题,并确定今后的德育行动目标和实施方向。在全面整合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的前提下,与家长之间共同努力,构建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表现不规范之处,然后确定今后的德育干预方向,指导家长在平时的家庭生活当中,监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将所得到的监督结果反馈给教师,通过双方的沟通配合,给予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指引,促使其能认真对待家庭作业。

2明确主题,开展亲子教育

在基于家校协作思想开展德育工作时,作为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结合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战略方针,确定今后的德育工作目标,明确具体的德育主题,并开展更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德育活动当中,以突显整体的德育成效。首先,需要结合小学生当前的道德素质表现方面的具体情况,确定德育工作目标,明确主题方向。之后,整合更加丰富全面的德育资源,为学生和家长营造良好的德育活动氛围。比如说,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优秀品格至关重要。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先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围绕诚实守信收集丰富的文化资源,讲述趣味的民俗故事。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诚实守信的话题讨论活动当中,引领家长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诚实守信的优秀品格内涵。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领,促使其在今后生活当中能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不仅如此,在开展亲子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还需要有效发掘学校内部资源,拓展多元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和家长在植树节等一些重要节日参与到植树环保等一些体验活动当中,如此一来能有效激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家校沟通,统一德育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当中,教师需要与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意识。并发挥现代化载体支持作用,搭建线上沟通互动平台,从而为家校协同共同育人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这一环节,需要有效发挥现代化社交软件的支撑作用。可以利用微信等载体开设公众号,或者建立家长交流群,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能共同围绕小学生之前的道德素质建设情况进行有效沟通。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确定接下来的德育工作目标和实施方向。同时,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还需要遵循平等民主的原则,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想法,汲取优秀的家长资源。将先进的教育观点和思想有效地整合到一起,为今后的德育工作规范开展提供重要的行动导向。不仅如此,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沟通的平台和渠道进行有效拓展。可以通家访或者开设家长会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围绕小学生当前成长学习环境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别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能让家长对孩子当前的道德品质建设情况加以了解。方便其在今后的家庭生活当中,有效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责,为学生提供更规范的家庭教育和疏导。促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自觉规范自己在平时的行为表现。

依前所述,在小学阶段优化开展德育工作,不仅能驱动小学教育事业实现素质改革,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而为了保证所开展的德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教师需要明确家校协同这一思想的指导作用。在现代化载体支撑下,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沟通联系,共同围绕学生当前的道德素质建设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确定接下来的德育目标,制定出更合理的德育方案。

参考文献:

[1]达文兰.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探析[J]. 甘肃教育研究,2023,(07):93-97.

[2]李宜艳.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及策略探析[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03):125-128.

[3]郗舜. 小学可视化班队德育活动实践策略[J]. 亚太教育,2023,(12):60-6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