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与一课一得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陈建方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10月20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12-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慢教育与一课一得

陈建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教育本身是一个慢活、细活,它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细心的耕作。”这是对慢教育的诠释。

早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一课一得”的理念: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或理解一个问题,或明白一个道理,或掌握一种方法。

作为老师对学生最大的爱莫过于恨铁不成钢了,为了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除了发挥聪明才智想尽各种办法与学生斗智斗勇,课堂教学更是给学生灌输知识的主战场,所以课堂容量大是一般教师的所爱。

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唯恐学生学少了,总想着把自己对文本的所有理解都教给学生,竭尽全力把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文体常识、写作手法等都呈现出来,——记得原来金坛的语文教研员张和忠校长讲过一个例子,一位乡村老教师在讲《孔乙己》的时候,已经讲了七个课时,他自己告诉同事说还有好几个知识点没讲。——这样面面俱到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往往与老师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正所谓“全是教学重点,就没有教学重点”。

一堂40分钟的课,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一个接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几乎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有工夫进行深入的考虑,哪有空间进行纵向的求索?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缺少思考消化融会贯通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听得晕晕乎乎,勤奋的学生密密麻麻的笔记好似看得见的收获,但照抄的东西,囫囵吞枣,知识究竟理解了没有?真正记住了多少?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却不得而知;那些原本就惰性十足的学生,干脆笔记都来不及记,几乎就是坐那儿干瞪眼。就好比喂小孩吃饭,不管他能否消化,只管往嘴里喂,结果不但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造成消化不良的后果。

多不一定好,简不一定不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精妙的教学设计,简约的教学流程反而效果更好。所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强调少而精,强调一课一得。就是一节课只要学生有一点收获,学会了一个知识点,掌握了一个语文要素,并能恰当运用这个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得到了提升——也就是新的知识点真正内化,融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这就是体现了慢教育中生命积淀的理念。

我们备课时,按照梳理的一课一得知识点设计教学,细研深挖,纵横勾连,设计问题具体,问题处理细腻,教学重点突出,巩固练习到位,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例如上《木兰诗》的铺陈手法。一节课重点就讲解铺陈手法,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学习了什么是铺陈手法以及运用铺陈手法的作用;一位特级教师上《苏州园林》就只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游客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来展开;另一节课上的是《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主要讲了说明文的顺序,把课文作为例子巩固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反复训练对说明顺序的把握,有文章各部分的说明顺序分析,有某一部分说明顺序合理性的探析,有全文说明顺序的探究。总之,一节课就围绕这一个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学生的理解力和运用力的培养自然会潜滋暗长,落地生根。

大道至简,简约而不简单。通过大量的资料积累,经过精细的研读解析,归纳出一堂课要落实的语文素养,然后一堂课只需围绕一个语文核心素养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精巧的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充分,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文本,思考探究,理解巩固,比起大容量的课堂,真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慢而有效,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总结起来,一课一得式的慢教育有以下优点

首先是体现了舍弃的智慧——这种教育追求教会而不是教过。

星云法师就说过:舍得乃人生大智慧。无论哪一篇课文的知识点都很多,能力训练点也很多,人文含义也很丰富,表达方法也多样,可以让学生去学的东西很多。特别是一些精读课文和一些经典文章,这个要学,那个也要教,这个舍不得,那个也不想丢;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都要捡,结果是西瓜、芝麻都得不到——特别优秀的学生除外。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所以,“一课一得”是敢于舍弃的人生大智慧。

语文教育专家吴忠豪说过:“现在,在语文课上,教师想教的发展性教学内容往往太多、太散,……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

当然,选择一点是一种追求,也可以有两点、三点,但一定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其次是展现一种深入扎实的教学境界

我们确定了了教学重点,紧接着就是如何处理这个重点:是停留在语言的表层,走马观花,还是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的深处,去思索、去挖掘、去练习?是让学生一知半解,还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显然,我们应该选择后者。不要四面开花,而要突出重点、训练扎实。选好一个重点,使课堂深挖下去、拓展开来。使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融会贯通,能举一反三。一课一得,得与得相连,这是一种深入扎实的教学境界。

总之,实施慢教育,一课一得是有效途径——换句话说,慢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一课一得是实施这一理念的重要方法。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