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萨克斯管独奏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的演奏技巧

摘要 【摘要】摘要:萨克斯管独奏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是法国萨克斯管演奏家克劳德·迪朗格(Claude Delangl)根据陈刚小提琴同名作品改编而成,该曲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典型的民族节奏型。
DOI
作者郑文浩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论萨克斯管独奏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的演奏技巧

郑文浩

新疆艺术学院830022

 

摘要:萨克斯管独奏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是法国萨克斯管演奏家克劳德·迪朗格(Claude Delangl)根据陈刚小提琴同名作品改编而成,该曲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典型的民族节奏型。

关键词:《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萨克斯管;演奏技巧

 

一、《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根据塔吉克族民歌《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而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该曲有浓郁的塔吉克族音乐风格,一经发表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新疆音乐的热潮。此曲后来又被改编为多种乐器版本如二胡、琵琶、钢琴等,深受各演奏家与听众的喜爱。

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主要聚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都南部边境,帕米尔高原最高处的塔吉克族自治县。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中心,多种文化如中国、希腊、印度、波斯、阿拉伯、伊斯兰等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新疆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文化。而塔吉克族音乐受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影响甚深,并在其后几千年的发展中,积极吸收古代龟兹音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音乐的优点,形成了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中独具一格的音乐文化。这些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塔吉克族传统民间音乐旋律进行、调式音阶、节拍节奏上。

在旋律进行上,塔吉克族音乐多以级进为主,起伏不超过一个八度;在调式音阶上,塔吉克族音乐所使用的调式音阶极为丰富,有七声、六声、五声音阶等,这些音阶又可以分为自然音的音阶和带变化音的音阶。其中升Ⅲ级的七声mi调式音阶为塔吉克族传统民间音乐中最为常用的,也是本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带变化音的调式音阶。

本曲中最具塔吉克族民族音乐特色的音乐结构为塔吉克族的7/8节拍“恰普苏孜”。它既是塔吉克族音乐中使用最多的节拍,也是塔吉克族音乐区别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特殊节拍。“恰普苏孜”意为“反着的”,在塔吉克族文化中,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故“恰普苏孜”也是音乐节拍与舞蹈舞种的统称,常用于婚礼、叼羊等喜庆场面,由塔吉克族手鼓和鹰笛伴奏。速度较快,情绪热烈高涨,容易使听者兴奋,给人以强烈的舞蹈动感。

本曲中的“恰普苏孜”7/8节拍与西方相对平均的7/8节拍相比,虽然两者都是“前三后四”的结构,但“恰普苏孜”的前三拍稍快,后四拍稍慢,演奏时带有舞蹈的动感。

  二、《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作品结构分析

本曲类似于西方的复二部曲式,并不完全属于传统的西方乐曲结构。本曲由引子、“拜依特”式的纵情高歌、连接部分和“恰普苏孜”式的热烈欢舞组成。在调性方面,五声,六声,七声民族调式相互穿插,给听众不同于中原音乐的异域风格体验。在节奏上,7/85/84/8拍的舞蹈性节奏与2/4拍的歌唱性节奏相互转换,使得整曲松弛有度,展现出塔吉克人民血液中的热情、奔放又不失浪漫、柔情的性格。

第一部分:引子

乐曲开始,带有浓郁塔吉克族音乐特色的引子部分将听众带入了广阔而神秘的新疆。整个段落的走向大气恢弘,钢琴的声音带给人一种波澜壮阔的感受。钢琴以强奏进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短小动机有力的滚动,重复,引出了萨克斯的独奏部分。

第二部分:“拜依特”式的纵情高歌

作品的第二部分式是一个用转开性中段带再现的三段式,运用了塔吉克族特有的7/8“恰普苏孜”。其前三拍稍短,后四拍稍长,有着向前跃进的跳跃感。因塔吉克文化中音乐与舞蹈同为一体,故音乐节拍“恰普苏孜”同样也是其舞蹈的称谓。

二次呈示后,情绪更加激动起伏,在一个上行音阶后,萨克斯奏出来一段热情奔放的旋律,音区移高速度加快,情绪也更加激烈。之后进入了较为平静的再现段,萨克斯使用弹吐技巧来模仿塔吉克族热布普的单弦拨奏的声音,利用听觉上的断断续续,在音响上产生辽阔之感,声音逐渐消失在远方。

第三部分:连接部分

乐曲从第75小节开始进入连接部分,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华彩乐段,既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又是一个展现萨克斯管机械性能与超高音演奏技巧的炫技过程。整个华彩段由极快的、密集的三十六分音符组成,变化音丰富,八度倚音大跳以及增二度音程关系的使用,使得塔吉克族音乐风格与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得到充分地展现。

第四部分:“恰普苏孜”式热烈欢舞

这一部分基本改编自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作者通过多个性格不同但主题统一的材料,在极快的速度下展现出塔吉克族人民穿着盛装在阳光下热烈欢舞的情景。

材料一(82——100小节)由钢琴伴奏做间奏引入欢快的舞蹈性主题,由两个对称性乐句组成,第二乐句结尾变形。7/85/8拍相互转换、结尾4/8拍收尾。不对称重音的使用,以及跳跃的跳音,将塔吉克族多样化的舞蹈节奏进行了集中的展示,并在节拍交替和律动组合上赋予新的创造,表现出塔吉克族特有“恰普苏孜”舞蹈的灵活与激情。

材料二(101——116小节)演奏上的强力度、连续的十六音符重音和八度大跳,表现出其舞蹈脚步的干净利落,充满力量感。与之后演奏的弱力度形成鲜明的对比。5/83/8拍与之后4/8拍与5/8拍的相互转化,展现出音乐与舞蹈的复杂性。

材料三(117——220小节)由两个对称乐句组成,后乐句为前乐句的移调重复,其结尾扩充歌唱性的材料。前4/8拍与7/8拍相互转换的舞蹈性材料,与后2/4拍的歌唱性材料一快一慢,一松一紧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大增加了全曲的张力。

乐曲的最后是再现部分,可分为两个乐句。乐句1221——262小节)采用材料三中的音乐元素改编,演奏者运用快速的吐音技巧完成同音的演奏,加之一个甚至两个八度内的大跳音程,充分展现出塔吉克族舞蹈到达高潮时舞步的快速与跳跃,还充分地展现出萨克斯管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水平。

乐句2263——302小节)采用第一部分旋律主干音变奏,用非常急速地“无穷动”似的连续十六分音符奏出,把音乐的情绪推向全曲最高潮,也把人们火热的载歌载舞的场面表现得淋漓酣畅。展现出帕米尔高原的巍峨与壮丽的同时,也展现了塔吉克族人民热情、爽朗的性格特点。

全曲应用了丰富的塔吉克民族音乐元素,展现出了帕米尔高原下塔吉克族人民幸福生活,热烈欢舞的景象。在曲式结构上,本曲由散板节奏的引子和两个对比极为强烈的独立乐段组成,属于复二部曲式。值得一提的是,本曲的创作结构与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相似,前部为浪漫的歌唱性段落,后部为器乐演奏的炫技性和即兴性段落,都具有典型的自由、多变的“狂想曲”结构特征,但在音乐多变的发展中却始终没有脱离对核心材料的控制,使得整部作品既富有对比性又具有结构凝聚力,是“洋为中用”并取得成功的典例。

三、萨克斯管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的音乐风格把握与演奏技术难点

  1. 音乐风格把握

本曲中塔吉克族特有7/8拍“恰普苏孜”,形成于塔吉克族独有的舞蹈节奏,具有浓烈的舞蹈风格。演奏者必须要从塔吉克舞蹈中提炼准确的节奏型,与舞蹈相融。不同于西方平均的7/8拍。“恰普苏孜”前三拍稍短,后四拍稍长,由此造成较为夸张的不平衡感,在听觉上有着情绪高涨、不断向前奔跑的感觉。

除此之外在演奏时也应注意新疆民族音乐元素中的独有的“游移音”。新疆各民族中大部分民间音乐中都会出现大量“不确定音高”、“会移动变化”的“游移音”。正是这种“游移”的音高,才造就了新疆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如乐曲的主题部分,音阶组成为6b7#1234#56,在塔吉克音乐中,升Ⅲ级的七声mi调式音阶第Ⅲ级要比正常音准偏低一点,在演奏“#1”时需要格外注意。最后,因为此曲为移植作品,所以在演奏时也必须要从塔吉克族传统乐器的演奏模式中寻找灵感,对其声音进行模仿。

  1. 演奏技术难点
  1. 超高音

萨克斯管的自然音域只有两个半八度,相比于其他乐器,萨克斯管的音域略窄,碰到超过音域的音,无法正常的吹奏。近代萨克斯管演奏家通过改变气息、指法、 口腔空间的大小和舌头位置,使萨克斯管“不正常发声”,从而吹出超过正常音域的超高音。在本曲演奏中,不能单一考虑萨克斯超高音的演奏模式,为了准确把握塔吉克族音乐风格,一定要借助塔吉克族传统民族乐器“涅衣(鹰笛)”的演奏模式来演奏。

华彩乐段的第一小节,通过不断翻高A音,展现萨克斯管管嘹亮的音色特点,超高音指法为2+3+4+Ta+Tc1+3+Tc(见附图),两者均可演奏出正常的超高音A。因为超高音的演奏需要严格的气息和口腔的控制,一般来说还要让舌头下压、气息位置靠后“哈”气让哨片使之充分震动。谱中不仅要求超高音A作重音处理,而且还需有吐音的演奏方式,可以通过在保持口腔空间的同时,用舌头快速轻点哨片前端解决。

华彩部分还有bBAGA四个超高音连接,并且速度极快。演奏超高音链接时应注意指法的选择,此处应该选择按键相近的指法进行演奏。超高音bB指法3+4+Ta+TcA指法2+3+4+Ta+TcG指法普遍为1+3+4+Tc 。由此可见只需要变换左手1指和2指,以及右手1指相邻摁压Ta/Tc键就可以达到演奏效果。

华彩乐段的后段,出现超高音G,高音FEF,超高音G、高音F的超吹片段。在演奏GF时的快捷键指法与演奏EF的快捷键指法差距较大。国内外处理迪朗格版本这个问题的方法一般是选择带有超高音G键的高音萨克斯管管,通过特殊的萨克斯管管按键来达到演奏这一段的目的。

2)弹吐(舌拍音)

在本曲第66小节中出现了弹吐的萨克斯演奏技巧,在这里应该模仿塔吉克族民间乐器“热布普”的单弦拨奏声效,借鉴塔吉克族热瓦普的演奏模式与方法,更加贴切地还原作曲家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萨克斯管弹吐(舌拍音)不同于传统的吐音吹奏方法,是一种用舌头拍击哨片所产生的声音。舌拍音的发音原理是利用舌头吸黏住哨片,并向内方向拉动,当两者分离时,哨片本身的弹力会与笛头口风拍击而形成声音。舌拍音通在音符上方增加一个“+”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舌拍音的吹奏会大大加快哨片老化的速度,练习时间不应过长。

3)滑音

    在新疆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存在许多的装饰音和不确定音高的“游移音”,这种“游移音”的演奏方式类似于萨克斯演奏技巧中的滑音。而在萨克斯演奏技巧中滑音的演奏方式有多种,为了更好地捕捉本曲中的塔吉克音乐元素,本人认为在本曲中萨克斯管的滑音技巧应该借模仿鉴塔吉克族民间歌曲的游移音效果。

萨克斯管中话音的演奏有三种主要方法,①嘴唇和口腔的变化,②喉咙的位置变化,③手指按键的缓慢运动。单纯改变嘴唇与口腔可以实现二度的滑奏,手指按键的缓慢运动配合嘴唇与口腔可以完成三度以内的滑音

   在本曲中的滑音多是二度或三度的滑音,其中也有正常音域到超高音域的滑音。在演奏正常音域到超高音音域的滑音时应注意喉咙位置的变化和超高音演奏的技法的结合。

   在演奏正常音域内的滑音时,应该注意喉咙开合的空间、哨片与萨克斯风口之间距离的变化。在日常练习时可以先从D#CC半音下滑开始,渐渐地磨合掉中间半音变化的距离感。

4)双吐

   为了展现塔吉克族热烈欢舞的景象,本曲应用了萨克斯快速而连续的点状发音,这与塔吉克族拨弦乐器热布普快速弹奏演奏技术非常相像。本人认为在这一段萨克斯的演奏应该模仿塔吉克族拨弦乐器热布普快速弹奏的演奏技巧。在萨克斯管演奏中,这种演奏连续、快速的吐音技法称之为“双吐”。

在曲目中应用双吐的段落为第263小节至第297小节。可以从谱例中看到此段的速度为Prestissimo(最急板,约为200~208bpm),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此基础上要演奏大段的快速吐音只靠单吐是不够的,所以此段应用双吐的演奏。

萨克斯双吐音是在单吐舌尖短暂阻断哨片震动发tu的基础上,用舌根发ku的动作再次阻断气流。结合这两个动作tu-ku(或者ku-tu)可以演奏双吐音。双吐音可以代替单吐在演奏速度上的不足。

在训练中时常会出现tuku两个音轻重不一或时值不一,在练习时应着重ku的练习,并且尝试tu-kuku-tu以及衍生的多种双吐组合。这样可以避免在较快演奏时舌头出现习惯性的单吐动作。其次,练习中应注意速度由慢及快、演奏节奏型由简单至复杂的原则。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具有浓烈的塔吉克族特色,也是小提琴改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品中较为成功的一首作品。此曲不仅展现了塔吉克族热情歌舞的民族特点,还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塔吉克族人的生活情景。通过掌握此类作品,可以在萨克斯管演奏中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更好的诠释,对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附图:萨克斯指法表

参考文献

[1]田宁一.浅谈新疆风格小提琴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演奏与处理 [J].戏剧之家.2020(20)

[2]宋始强.论〈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与中音萨克斯管管两个版本的演奏对比 [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3]边鹏.论萨克斯管移植作品的二度创作 ——以〈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为例 [D].天津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4]陈诚.萨克斯管演奏新疆少数民族风格作品之——以〈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为例[J].画音时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