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课堂
评价体系开发与建构
黄立生
珠海市第三中学
摘要 高中生正处于智力和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加强对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学生奠定下良好的化学基础,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课堂评价体系的开发与建构,希望能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的评价方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评价体系 开发与建构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教育部将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纳入到高中课堂及教学改革当中,力求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的双重提升。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且较为抽象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使每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1]。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既要加强强自身理论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还得要加强与教学同仁之间的学习交流,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
一、高中化学课堂评价体系开发与建构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高中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停留在绩效评价阶段且易忽略具体教学过程,而教师的课堂评价理念也存在明显的误区和不足,如将提问人次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认为教学手段越复杂越能够体现出化学课堂教学的优质度等。这既难以摆脱“唯分数论”的化学教学理念,又会削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空间,还会使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形式过于繁琐。
在当今时代,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已成为关系国家竟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时代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受到传统评价体系的严重制约,这迫切要求需要我们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深刻的改革。作为科技发展基础学科的高中化学教师极需变革自身观念,尤其是对课堂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因此,着眼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来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既能监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又能检测教学目标能否高质量地完成,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出学生与教师、学校与课程之间的内在潜能。
二、高中化学课堂评价体系开发与建构的具体策略
1.依据教学教学内容,提前编制前测方案。
课前的前测目的是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能力,为备课提供精准的学情,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而课前前测最常见的方法是进行纸笔测试,亦可以将在作业中提前融入前测的试题以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在疫情期间,本课题组成员利用网络问卷星的试题功能对部分章节做了课前的前测,为网络教学工作提供精准的学情调研工作。如:在高一开学前,利用问卷星的试题功能,检测学生对初中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并做好数据统计分析,为物质的分类教学工作预先做好学情分析,为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核心素养。
2.依托小组互助互评,着眼学生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而在人数众多的班级中,教师在教学过程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忽略到个别学生的心理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化学课堂中,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基于层次分析法并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免教师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学生,而学生不自知[2]。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小组互评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展示汇报包括小组的分工、合作愉悦程度、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等,全面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反思合作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作最后的点评与表扬[3],从而培养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等核心素养。
3.丰富评价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等高阶思维,这就是核心素养之一。而要想获得化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思维,丰富评价方式方法有利于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有利于学生大胆迈出实验创新的步伐。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来自制简易原电池,而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作品及时作出指导、展示和评价,这有利用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被关注、获得成功感、备受肯定等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4.关注课堂后测结果,积极做好反思调整。
课堂后测既可让学生从定性的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可从作业这一定量的角度来检测学生听课的质量,即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后继教学方案,同时还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作出中肯的评价。
如在讲授《基于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的手持技术定量实验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应用--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为例》(如下表)后,利用钱扬义教授研发的“五点量表”[4]来检测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真实表达,从侧面来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备课的精细程度、对学情的掌握程度、课堂教学的驽驾能力等。
学科素养 |
问题解决具体内容 |
非常 同意 |
同意 |
一般 |
不同意 |
非常 不同意 |
社会责任 |
1.本人时刻关注学校建筑并注意到与化学相关的返碱、金属腐蚀等相关的现象。 |
|
|
|
|
|
证据推理 |
2.根据资料并结合已学知识提取有价值信息。 |
|
|
|
|
|
微观探析 |
3.根据分子式书写乙二酸的结构简式。 |
|
|
|
|
|
4.正确书写乙二酸的电离方程式。 |
|
|
|
|
|
|
5.正确判断外界因素对乙二酸第一步的影响。 |
|
|
|
|
|
|
6.通过材料正确判断乙二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
|
|
|
|
|
|
创新意识 |
7.正确设计新方案验证乙二酸与碳酸酸性强弱。 |
|
|
|
|
|
8.正确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乙二酸是二元酸。 |
|
|
|
|
|
|
9.正确设计两个实验方案验证乙二酸是二元酸。 |
|
|
|
|
|
|
证据推理 |
10.能从电导率图像判定乙二酸是二元酸。 |
|
|
|
|
|
科学探究 |
11.能预测0.1mol·L-1K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20mL0.1mol·L-1HCl和CH3COOH溶液的电导率曲线趋势。 |
|
|
|
|
|
12.会绘出0.1mol·L-1K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20mL0.1mol·L-1HCl和CH3COOH溶液的电导率曲线示意图。 |
|
|
|
|
|
|
13.能预测0.1mol·L-1KOH溶液分别滴定pH=2的HCl和CH3COOH溶液电导率曲线趋势。 |
|
|
|
|
|
|
14.能绘出0.1mol·L-1KOH溶液分别滴定pH=2的HCl和CH3COOH溶液电导率曲线示意图。 |
|
|
|
|
|
|
15.会判定NH3·H2O溶液滴定等体积等浓度的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 |
|
|
|
|
|
|
证据推理 |
16.会判定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导电能力等因素规律。 |
|
|
|
|
|
科学态度 |
17.认为本节课比平时的概念课更轻松、有趣。 |
|
|
|
|
|
18.对本节课的学习总体满意。 |
|
|
|
|
|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主要包括化学知识素养、化学学习能力素养、化学应用能力素养和化学信息素养。要全面培养上述能力,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化学课堂及教学评价体系,借助完善的制度架构督促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5]。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深入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课堂评价方式,灵活构建课堂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2020:2.
[2]洪耀辉.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生发展性评价课堂实践研究——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浓硫酸的性质》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1):122-124.
[3]于晖,李伟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智力.2021(14):117-118.
[4]钱杨义 唐云波 李绮琳/著.“1+8”套餐深度教研的理念与实践[M].广东教育出版社.2020(44):62-63.
[5] 林少贤.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