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感恩品质,生活就会变得快乐和幸福,生命也会更加有意义。而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教育时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感恩教育应成为全部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感恩教育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不免看到有些幼儿感恩意识缺失。一部分幼儿从小被家长宠溺,“王子”“公主”病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对家长及他人的给予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任性、傲慢、自私、攻击性强,自我为中心特别严重。而这些行为习
DOI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3年11月第21期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研究

   汪晓琴 邵丽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312025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感恩品质,生活就会变得快乐和幸福,生命也会更加有意义。而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教育时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感恩教育应成为全部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感恩教育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不免看到有些幼儿感恩意识缺失。一部分幼儿从小被家长宠溺,“王子”“公主”病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对家长及他人的给予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任性、傲慢、自私、攻击性强,自我为中心特别严重。而这些行为习惯都是在幼儿阶段养成的,它能影响着幼儿的一生,因此幼儿园确实非常需要感恩教育。我们浙光幼儿园是省一级幼儿园,幼儿园围绕清润礼仪课程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感恩教育  实践探索    研究

陈志琼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赵晓芳提出: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二是情感层次,三是实践层次。其中情感层次连接认知和实践层次,在感恩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一日生活中存在的感恩教育问题

感恩教育应成为全部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感恩教育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一部分幼儿从小被家长宠溺,对家长及他人的给予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任性、傲慢、自私、攻击性强,自我为中心特别严重。用一颗爱的心对待一切事物,一切事物也将感恩回馈你品质、快乐和成长。现在许多家庭中,家长往往注重幼儿智力开发,忽视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常出现幼儿在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有效提高感恩教育成效。所以,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时期抓起,让孩子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群体中获得、感受和付出爱,从而学会用爱来回赠他人,学会感恩。 幼儿园营造感恩教育大环境。孩子处于幼儿期,对于玩伴的行为会主动去学习和模仿,孩子们凑在一起接受感恩教育,这样的效果会比对单个孩子的效果更显著。

(一)幼儿感恩意识薄弱。

感恩教育是幼儿阶段性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此阶段幼儿的可塑性和好奇心都比较强。在21世纪背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集体教育活动一直备受老师们的重视,在集体教学活动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忽视了幼儿感恩教育的分析和研究。许多老师还没有意识到该阶段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对幼儿感恩教育的引导上。

(二)感恩教育流于表面家园配合教育不同步。

感恩教育没有具体统一规范的教材,很多教师在感恩教育中,往往只关注幼儿前期的感恩教育,而对于后期幼儿的改变却疏忽了,使得感恩教育流于表面,幼儿并没有获得完整的教育体验。

(三)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无形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现在有些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关心、体谅关心别人,这与家长的过多呵护甚至溺爱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们对幼儿感恩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在园幼儿的行为难以纠正,无法实现完整的家园教育一致性。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的感恩教育环境。体现师幼互动原则,让环境感染幼儿,体现环境的隐形教育。借助课堂教学、一日生活的随机教育、角色游戏体验、实践体会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1.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幼儿感恩教育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围绕“感恩”这个主题,教师研讨出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合理计划和安排,尝试将感恩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活动内容包括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目的性及随机性相结合的谈话活动,有趣的角色游戏体验,小小新闻台、午睡前的故事讲述,手语操等,将感恩意识极好地渗透在每一个组织的活动中。

2.根据活动内容安排,创设有效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幼儿最直接、最具体、最容易感受到的,根据师幼互动的原则,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墙面,图文并茂的呈现幼儿的感恩行为。按月评选一次“感恩之星”,激励幼儿的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看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二)加强与社区合作,将幼儿园周边的社区作为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基地。以传统节日作为契机,引导幼儿进行具体而形象的感恩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将幼儿园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将难以在课例活动中体验的感恩情怀容纳到感恩社会实践中,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感。

1.整合主题、节日内容,开展多样的亲子实践活动

感恩教育应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策划多形式并充满温情的亲子活动,体会感恩的意义。亲子活动内容可结合主题教学内容,与传统节日相融合开展实施。同时,教师可向家长征集活动形式,以家长策划为主,多方合作,更好地激发家长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同步共育的目的。

2.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相应的“家长助教”活动

家长群体是幼儿园宝贵的资源库,是实施开展感恩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根据活动开展的需要争取家长信息、人力、物质资源的支持,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利用职业之便作为“家长助教”走进课堂。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体验劳动者的辛劳,最终促进幼儿感恩情感发展。

  1. 通过社区感恩实践活动,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萌发幼儿的感恩意识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结合,在现代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倡导感恩的实践,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关注重大节日带来的感恩熏陶。通过慰问、送礼物、劳动服务等形式,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完善自我的行为,这样的收获远远超过教师空洞的说教。

(三)家庭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充分有效发挥家庭对幼儿感恩教育的作用。取得家长对感恩教育的共识,建立有效的家庭感恩教育环境。家长借用生活中的感恩事件引导幼儿学会道德移情。教育幼儿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幼儿做一些感谢父母长辈的事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注重的自身行为修养,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感恩行为的形成。

1.通过开展形式多种的感恩教育活动,从幼儿的生活入手,以身边的小事为切口,唤醒幼儿的感恩意识,明白爱是双向的,懂得珍惜,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幼儿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抱有感激之心,逐步使感恩成为一种态度,一种美德。

2.加强与家长的双向合作,将感恩意识渗透到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让感恩意识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做好与家长的用心交流沟通,丰富家长感恩教育经验,把握感恩教育的正确方法,增强教育好幼儿的信心,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

3.多途径做好家长教育宣传工作,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借助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微信平台、宣传手册、家访等多种渠道向家长介绍和宣传幼儿感恩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转变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感恩”熏陶和爱心培养。

4.创设良好感恩氛围,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阵地,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温情、整洁、美观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在无形之中体验积极、健康的情感。

 文献参考

[1] 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国教育学刊.2005 
  [2]王争.《感恩教育寻求德育实效》思想理论教育.2005 

 

  • 相关文献